六、交通活动时间
居民用于交通活动的平均时间为38分钟。
居民与有酬劳动相关交通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为61分钟,居民与就业工作相关交通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为66分钟,居民与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相关交通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为35分钟,居民与学习培训相关交通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为53分钟。
七、互联网使用时间
作为上述6类活动的伴随活动,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包括通过手机或PAD上网和通过其他设备上网。
居民通过手机或PAD上网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53分钟,20-24岁居民通过手机或PAD上网的平均时间最长;居民通过其他设备上网的平均时间为49分钟,25-29岁居民通过其他设备上网的平均时间最长。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介绍,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结果,反映的是被调查居民参与某种活动的平均时间,为了更为准确反映居民时间利用情况,调查还设置了某种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和参与率两个指标。通常来讲,某种活动的平均时间要小于参与者平均时间,因为并不是所有调查对象在调查日都参与了该种活动。 国家统计局 新华社
>>深度解读睡眠时间多了,路上时间短了,上网时间长了
居民时间利用十年对比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
时间利用提供了观测居民日常生活、衡量经济社会变迁、评估民生福祉改善的新维度。2018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与2008年第一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相比,十年间我国居民的时间分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增加
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2018年,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为11小时53分钟,比2008年增加19分钟。其中,睡觉休息用时9小时19分钟,比2008年增加17分钟;餐饮活动用时比2008年增加4分钟。睡觉休息和用餐时间增加,反映了居民生活方式更健康。
有酬劳动时间减少
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十年间居民有酬劳动时间有所减少,而同期人均GDP却大幅增长,单位时间产出明显增加反映出十年间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有酬劳动时间减少的原因是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大幅减少,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时间明显增多,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分收入组[注]看,中间收入组就业工作时间最长,高收入组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用时最长。[注]本文中收入组,是按调查对象收入水平划分的。低收入组是指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中间收入组是指月收入2000-5000元的调查对象;较高收入组是指月收入5000-10000元的调查对象;高收入组是指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调查对象。
家务时间缩短
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
与十年前相比,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陪伴家人时间增加。无酬劳动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人们更注重与家人相伴,尤其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
此外,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如送餐服务、小时工等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也是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用时显著缩短
上下班通勤更加便捷高效
2018年居民一天交通活动用时比2008年的75分钟减少近一半。交通时间缩短,体现了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
居民触网时间大幅增长
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迅速
十年前,无线网络覆盖面小,智能手机不普及,人们平均一天上网时间14分钟。随着互联网发展,手机、PAD和电脑普及,2018年居民一天使用互联网时间比2008年增加2小时28分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家统计局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