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日·环保达人
编儿歌 穿旧衣 废物利用
这位79岁老人不简单
2月13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大车家巷17号79岁的鲁迁家中。在他的案头放着很多书稿,看上去比较旧。
“这是打草稿的纸,都是废纸再利用,比如孙子不用的作业本,我就在背面打草稿。”鲁迁说,他经常创作儿歌、抄录民谣,用的基本都是废纸。
“我2000年退休后,家里人用过的牙膏,我都用剪刀剪开,发现每一管都能再刷十次。”鲁迁说,这一大包牙膏皮有100多个,是退休后18年来攒的,“主要是出去宣传环保节约意识时要用,所以一直保留着。”在他影响下,儿子、儿媳、孙子也形成牙膏用到最后剪开继续用的习惯。
对此,鲁迁进行了创作了“节约歌”:牙膏来之实不易,晒出环保绿点子;牙膏总是挤不净,剪开能用十多次;中国人口十三亿,积少成多了不起;节俭低碳又环保,利国利民利自己。
鲁迁有一个“百宝箱”一个“节约箱”,箱子里是他用废纸写的书稿和旧衣服。箱子外分别贴着一首儿歌,一个顺口溜,鲁迁现场用陕北民歌的旋律唱了起来:鲁爷爷有个百宝箱,勤俭节约箱箱装;一物多用妙招多,低碳环保喜洋洋。
过去儿孙和儿媳,废品齐扔垃圾筐;现在节能又环保,百宝全存节约箱。
14岁的孙子说:“爷爷准备了一个水桶,做饭、洗衣服用过的水,都放在桶里冲马桶,及时关灯,现在我也这样做了,要节约。”
鲁迁穿着一件儿子穿过的运动带帽衫,看上去不像近8旬老人的着装,显年轻。“我儿子要淘汰这衣服,我觉得旧衣服很好,棉的,穿着舒服,就要来一直穿。”鲁迁说着,给记者看了儿媳给他缝制的腰带。
儿媳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公公的影响下,全家人现在都有节约环保意识,这个腰带是从别的衣服上不要的,缝在老人的裤子上,代替皮带,效果还不错。” 华商报记者 任婷 摄影 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