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别让手机变成孩子的“手雷”

要闻 三秦都市报 2019-02-17 08:09:10
[摘要]“如果想毁了你的孩子,就请给他一部智能手机!”成人世界里的“警世名言”,让手机管理在中小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陷入斗智斗勇的防守与厮杀之中。

玩手机已成为很多学生的课间“活动”(资料照片)

一名小学生用手机查资料间隙不忘追剧(资料照片)

“如果想毁了你的孩子,就请给他一部智能手机!”成人世界里的“警世名言”,让手机管理在中小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陷入斗智斗勇的防守与厮杀之中。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建议,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再次搅热了手机利弊的全民大讨论。面对现实,公众普遍倾向“要给老师管学生在法规层面撑腰”,同时父母和学校要因势利导,给学生使用手机立下规矩。

握在手心里的“洪水猛兽”

“上课玩,下课玩,走路玩,吃饭玩,睡觉玩……走进中小学生教室,‘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近日,54岁的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教授面对媒体,谈及手机对中小学生生活的“绑架”,不无忧虑。

“玩智能手机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而且分散学习精力,导致学习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质量不佳。”赵志忠经过大量调研之后,得出结论:智能手机进校园与网吧进校园无异,导致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

赵志忠给出了破解良方:教育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16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授权学校有权要求家长配合并进行适当处分。

公开资料显示,赵志忠是一位治学地理方面的专家,作为学校领导的他富有“平民”情结,走进宿舍、食堂关注学生住宿和伙食,被师生誉为“毕业生最受欢迎教师”。

他在今年年初提出的“禁学生手机”的建议,很快引起网友的关注,形成网上热搜,也戳中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痛点。

西安市的高女士深有感触地表示,“管不住手机就把孩子毁了。”高女士和丈夫都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当年最担心的就是在托管班吃午饭写作业的女儿的安全,两人决定从孩子上初二起,将一部退下来的iPhone 4作为通信工具,方便随时掌握孩子的行踪。

“在这个年龄段配手机,考虑到她应该有一定的自制力。”为了孩子不受干扰,高女士把手机上的其他程序都卸载了。

“我发现她写作业时耍手机。孩子解释说老师会在QQ群里布置作业。”然而时隔不久,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打瞌睡。高女士晚上“突袭暗访”,发现女儿插着耳机睡着了,打开的页面是一个听书软件,加载的内容是一部玄幻小说,“最可气的是,她所在的一个QQ群里,还有社会上的男青年。聊天内容竟然还涉及到了成人话题。”

高女士要求女儿当面把这些“不利于学习”的软件卸载了。女儿表示一定要改,但过了一段时间故伎重演。高女士一狠心把手机彻底没收。直到女儿要上大学了,才新买一部手机当礼物,只是叮嘱女儿:“不是父母当年狠心,还能有你今天?到外地上大学后,管理全靠自己了。”

“掌中宝”是把双刃剑

今年20岁的小果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外地的三本大学。他想学动漫设计,“这所学校根本就无法满足我的要求。”染着黄头发,习惯耳朵挂着耳机的小果,胳膊上文着一个奥特曼,他说自己要在手游上大有作为,因为自己曾因此输得一败涂地。

小果父母都是上班族,以前每次放学后,他都会到母亲上班的商场耗到6点下班,“我妈让我用她的手机玩贪吃蛇游戏,为了让我安生地待着不乱跑。”回家写完作业,小果手持游戏手柄,再来一场实战搏杀,“脑袋都快伸进显示屏里了”。

他的学习成绩不错,玩游戏没有被父母强行禁止。每当父母俩吵架或小果考得不错时,就会甩给他20元钱让到网吧上网。

小升初时,小果被县里的重点初中录取,这成了家里的大喜事。开学前,姑姑给小果买了一部手机做奖励。“我们学校对学生用手机有严格规定,不能进教室,晚上熄灯后用手机的,予以没收。”开学两个月后,小果父亲被叫到了学校,“要么拿回手机,要么领走孩子。”原来,小果对手机上网已经上瘾,除了沉迷于游戏,还通过捞漂流瓶,和一名女生发展成为“异地恋”。

失去“掌中宝”的日子,让小果的生活回归到学习上,成绩又回到中游水平。半年后的一天,小果突然失踪。家人找了三天,才在城乡接合部的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他,当时在场的还有那名异地恋的小女友。

原来,两人恋情遭到家长干涉,手机被没收后,索性用节省的早饭钱各买了一部二手手机,继续保持联系。

事情的处理结果是两名学生都选择了转学。“这事让我很没面子。”处于叛逆期的小果“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通过补习才考上高中。高中期间他利用代玩手游赚外快,尝到了甜头,也感受到了成绩太差,面对升学的无奈选择。

小果用过来人的口吻说道:手机不是非黑即白的东西,它是一把双刃剑。自己在手机上学到了感兴趣的动漫知识,也因为主次不分荒废学业。

受访的不少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写的字,成语释义等知识难点或者课外知识,自己吃不准,就把手机交给孩子让他们去上网查,手机俨然成了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学生辅导员。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

“孩子一直闹着要手机,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买。”家长吴女士的孩子是刚上初中的住校生。“孩子们出门支付、扫单车都得手机操作,家长既不担心孩子丢失现金,收到假币,遇到紧急情况还能互相联系,网上转账马上也能救急。“当年孩子就是通过手机练习听力、上网查资料,才通过了小升初的面试。”

“就怕孩子们迷恋上手机的上网功能”。吴女士随手点开一个页面展示给记者看,“这些小视频成人看了都脸红,何况是孩子。”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学生流行在手机上下载帮助做作业的APP做帮手,遇到难题懒得动脑筋,甚至通过社交软件相互交流作业答案。这些免费使用的学习软件,附带有小游戏、社交等娱乐链接,以此吸粉和拉流量。还有学生在考试时使用手机作弊,用家长手机进行网上购物,偷拍搞笑不雅内容上传网络,用家长的电子钱包打赏主播,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情不在少数。特别是有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手机不离手地上网消遣,即使在与孩子沟通交流、辅导孩子作业时,也会时不时瞟两眼手机。甚至有些家长把玩手机作为安抚孩子学乖的一项奖励。

五年级学生小飞坦言,遇到一些弹出来的窗口页面,有时会点进去,然后又会有小视频、小故事等,“我忍不住就想看看。”原本几分钟的场外求助,变成了一两个小时的网上冲浪加消遣。“玩上了瘾,心里就一直惦记,作业往往成了应付,查资料变成了借口。”

吴先生的儿子可以快速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游戏,然后藏在一个文件夹里。等到再次拿到手机,很快安装过“一把瘾”。手机还给父亲前,卸载安装,页面收拾得不留一点痕迹。“孩子操作手机比我们大人还熟练,甚至为游戏做有攻略笔记,战绩比一些成人还优秀。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该不该遏制?”

前不久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很容易造成视疲劳,尤其是手机,看手机15分钟差不多相当于看半小时iPad、看1小时电视。然而禁止在中学校园里使用手机,可以使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提高6%,相当于每个学年多学习了一周,尤其低水平及低收入家庭学生,获益更多。

西安市大健心理咨询所的刘伟医生表示,低头族呈现出的颈椎病低龄化已成趋势。中小学生长时间低头凝视电子屏幕,还会造成体质下降,依赖智能手机会压缩社会交流空间,造成人格的自我封闭,甚至对社交产生抗拒心理,并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管手机首先要管住人

为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成长的干扰,意大利、希腊、英国、法国和美国大部分学校,都对手机进校园和学生使用手机,采取了限制使用的措施。比尔·盖茨三个孩子都是上高中后才允许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在孩子成长至某个年龄之前,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互联网上看到些什么内容,以便能同孩子讨论。”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

陕西泽成律师事务所曹铜华律师提醒道,作为完全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携带智能手机可能带来被诈骗、盗窃、抢夺、抢劫、损害等风险,多数时候只能后知后觉地事后补救。

“明令禁止,突击检查,没收,屏蔽周边信号,甚至集中销毁等……”记者梳理新闻报道发现,校方所用的方法无非如此。“孩子的手机遭到暂扣或销毁,有的家长还上门问罪老师要索赔,导致有的老师不敢管,为避免争议、诱发过激事件发生,经常会睁只眼闭只眼。”

“这件事靠警察自然是不可能的,教育孩子还是要靠家长和老师。”时评员史洪举认为:学校又不属于禁止携带手机的特殊场所,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撑腰”,并将其作为未成年保护的刚性措施,学校和老师自然没有压力和动力来动真格的。

时评员严奇表示:迷恋手机其实不单单是未成年人,很多成年人都存在这个问题。可见,手机本身没有错,之所以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还是个人缺乏自制力。

网友对此表示,“自家孩子不争气,父母不会教育。这个黑锅不能让手机背。”“解决问题要疏堵结合,引导家长加强学习以改进早期教育的方式,同时也要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多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

“智能手机无异于移动网吧,对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时间利用手机去涉猎课外知识。”西安某中学校领导张尚利老师所在的学校,拥有手机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但是还是有学生破解学校的WIFI密码去上网。

“家长和学生之间需要联系时,可通过班主任老师带话,也便于校方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张尚利老师并不否认智能手机的优越性,“既是时代潮流,也是生活的延伸,提供的专业知识和网络资讯,不是靠学校中的书本就能迅速弥补的,学生因此受益,老师都能感受到。”

“中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在有家长和老师监管的状态下,可以接触手机和网络,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张尚利老师依据教学和校园管理经验提出建议,“首先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要随便给孩子配手机,更不能做甩手掌柜,配合学校管理,让智能手机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正能量作用。”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手机 孩子 学校

上一篇:“博物馆过年”成新时尚 当博物馆变身网红“打卡地”… 下一篇:张建军当选铜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军当选铜川市监察委员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