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兵马俑的细节
有双眼皮的但没有女性
兵马俑身上有刻字
24.李宝都:近年参观了好几次兵马俑,没有发现俑目有双眼皮的。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双眼皮的,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
武丽娜副研究馆员:兵马俑有发现双眼皮的陶俑,一号坑T1K17号俑就是例证,只是目前数量极少,估计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25.陈晓平:兵马俑胡须有啥特点?兵马俑“将军肚”是咋回事?
马生涛副研究馆员:兵马俑胡须的特点是:1.制作手法多:有的是粘接泥片加以刻削;有的采用减地浮雕手法;有的堆贴泥块制成;有的直接在唇上刻画出胡形。2.种类多:以八字胡为主、又细分为两角上翘、下垂、胡角微微向外飘洒、短小的矢叶状、短小平直状等不同形状,同时有络腮胡、唇下一撮小须、乳头状髭须等胡须类型。3.组合多:上述胡形又进行组合,生动表现出秦俑的年龄、个性和习尚的不同。兵马俑表现的是秦国军人的形象,秦人受军功爵位制的影响,勇于公战,奋勇杀敌。越是作战勇猛、杀敌多的,爵位等级越高,所以秦俑在形象塑造上,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的形象高大威猛,一般武士体型较小,这与他们取得的战绩有一定的关系。秦俑不论级别高低,都有一定程度的鼓腹,被大家称为“将军肚”,这里的鼓腹不是大腹便便,丝毫不影响战斗力。鼓腹可能反映出秦人的饮食习惯,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酒为粟米酒,鼓腹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26.马浩然:听说兵马俑身上都有字,是这样吗?
朱学文研究馆员:自1974年以来在秦始皇陵园的东侧,先后发现了一、二、三号兵马俑陪葬坑。三个坑内共有陶俑、陶马近8000件。工作人员在发掘和修复的过程中,在一些陶俑、陶马身上发现戳印或刻画的文字。陶俑身上的文字多位于腋下、衣下摆的底部、短裤上及俑的颈部等隐蔽处,也有的位于胸、臂、腹部。陶马身上的文字有的位于臀部、有的在颈部、腹部、尾部等。印文为字迹较规整的小篆体;刻文字迹草率、字径大小不一,多为隶书,兼有小篆。这些文字有表示地名的,也有表示人名的。
27.宁军:兵马俑和现代中国人有多像?有没有《寻秦记》里的项少龙俑?职务最高的兵马俑是哪个?
蒋文孝研究馆员、付健馆员:秦人是个尚武的民族,在频繁的战争中提倡勇于公战,有功者显荣,无功者即使出身宗室贵族,也不得上进。在这种环境下,加上民族固有的习俗,就形成秦人的审美观,反映在兵马俑雕塑艺术上,孔武多力,英勇善战,成为人们追求的心灵和体魄美的理想形象,这在秦俑的雕塑上表现得比较清楚。而现代的中国人历经了2000多年,是多民族融合以后形成的,与兵马俑有一些差距的。兵马俑中和《寻秦记》里的项少龙相似的陶俑应该有,但仅是外表。职务最高的是军吏俑中的高级军吏,他们身材魁梧,膀阔腰圆,昂首挺胸,气度非凡,加上特有的服饰、甲衣和冠,一看就是个手握雄兵、指挥若定的将军。
28、王高卓:兵马俑里边有女性吗?如果没有,今后会不会发现?
朱学文研究馆员:从《史记·秦始皇本纪》,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等文献与考古资料来看,秦代都是男子服兵役。从秦兵马俑坑考古发掘情况看,俑坑已出土的各类陶俑均代表青壮年男子的形象,未发现女性陶俑。目前,从俑坑出土陶俑的排列规律看,秦兵马俑坑今后发现女性陶俑的可能性不大。
29.闫纪平:兵马俑里面有没有炊事员?如果有,是什么样子的?
武丽娜副研究馆员:目前未发现特殊身份的陶俑,都是装束较统一的铠甲武士俑、战袍武士俑和少量的将军俑、军吏俑等。即使是今天的炊事班战士,仅凭其冠和军服也不能确认其具体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