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去博物馆不应仅满足于“去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参观博物馆的风潮。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月都会走进博物馆的“馆虫”仅占参与调查网友的6%,而观众的逛展时间大多集中半天以内。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已近5000家;在接待观众数量上,2017年全年超过9亿人次走进博物馆。从网友关注的展品类型来看,瓷器、青铜器和佛像位列前三,国画、油画、雕塑、玉器、石刻、陶器、化石依次列后。而超过70%的网友是出于自身兴趣或被特展、宣传资料吸引主动逛展的,仅有8%的网友出于学习或工作的原因走进博物馆。
随着文博类综艺的火爆,博物馆成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去一个城市旅游,到当地最有名的博物馆打卡也成为热潮。
博物馆应是一个经常“刷”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常年排着长队,让人觉得国人对博物馆的热爱程度空前高涨,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上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目前很多中国人去博物馆就满足于‘我去过’。”
在马未都看来,博物馆应该是一个经常“刷”的地方:“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常来常往的地方。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经常去一个商场是正常的事,但是一个人经常进出博物馆,大家觉得这不太正常。其实经常进出博物馆是有好处的,西方有的人每年每一个博物馆都要去若干次,每一个新展览都会到场。”
审美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
著名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罗宁说:“在西方,公众都有逛博物馆美术馆的习惯,因为他们的审美教育是从小就有的,就像他们爱弹琴、爱艺术、爱运动一样。休息时间,家长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是一种常态。”罗宁认为这一方面也与国外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有一定关系,“国外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在建筑公共服务方面也比较完善,比如选择建在地标最优美的地方。我印象中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立美术馆,很多新人在美术馆门前拍婚纱照,因为它本身就是非常优美的。”
博物馆不是只盖房子这么简单
罗宁表示,随着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强大,中国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最快的国家,“尤其很多西部城市,都在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贵州、宁夏、青海都有超过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新疆即将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罗宁强调,“虽然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但博物馆不是只盖房子这么简单,放什么、怎么陈列、公共教育、观众引导、对外交流等软实力如何发展才是要思考的问题,不能浪费资源。”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