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腾飞吧陕西丨现代农业高新之城杨凌 面向高质量发展奋力奔跑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9-07-26 10:47:42 编辑:沈河 作者:汶威承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从科技创新到示范推广的“兴农情怀”

近年来,杨凌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集聚以人才、技术等为重点的创新要素,深入实施“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建立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制。

目前,杨凌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6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与小麦、玉米、油菜、苹果、葡萄、经济植物、中药材、肉牛、奶山羊等生物育种相关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其他科研平台20多个。值得一提的是,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小麦育种分中心,小麦育种的科研实力、育种水平、推广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杨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与农共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小麦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都由杨凌主导,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更是一直领先世界。

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每年培育动植物新品种30多个,“西农979”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籽粒直收,打破了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陕单609”创造了陕西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有效解决了冬枣在榆林“坐果难”“不成熟”两大难题,创造了自然条件下我国冬枣种植的最北纪录......

这一切,就是以杨凌科技推动示范推广的“杨凌智慧”的生动实践,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目前,累计在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18个,年均推广效益160亿元以上。仅2019年上半年,示范推广面积就达到了6370万亩,示范推广效益129亿元。如今,数以亿计的农民朋友享受到了“杨凌农科”带来的科技实惠。

从自我突破到国际合作的“担当作为”

陕西省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制订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积极研究推动在杨凌示范区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有关工作”。杨凌国际农业合作交流和对外培训又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实,杨凌在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对外农业合作交流的国家使命。

作为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杨凌,凭借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自贸片区的叠加优势,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特有的属性,创造性地打造培训平台,谋划更合理的培训机制,打造最佳解决方案。

近年来,杨凌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20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30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开展;面向安哥拉、莫桑比克、吉尔吉斯斯坦等112个发展中国家,累计开展援外培训101期,培养25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农业注入“杨凌基因”,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下,杨凌示范区上下正铆足干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主动聚焦国务院赋予杨凌的新使命,抢抓自贸区和上合基地建设新机遇,在新时代下奋力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农业 高新 科技 杨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