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青训班:我党在国统区创办学校的成功典范
“西安事变”前后,青运工作在全国逐步开展,青年干部十分缺乏,培养抗日救亡工作的青年干部,成为当时一项紧迫的任务。
安吴青训班(以下简称“青训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领导的四大学校(抗大、鲁艺、陕公、青训班)之一,是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在国民党统治区泾阳县创办的一所新型战时青年干部训练学校。它最初称为战时青年训练班,以后又改名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
8月5日上午11时许,采访团成员来到泾阳县的安吴青训班纪念馆,这里也是孙俪主演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吴家大院所在地。
在展馆内,一幅幅照片展示着“青训班”学员的真实生活学习。据纪念馆讲解员高婷介绍,当时学员除了学习,还要举行生活竞赛。比的是“不进馆子、不抽香烟、不涂雪花膏、不在室内忧郁、不在室外徘徊”等,结果也不是现在的分数制,而是叫代称,优秀学员用“飞机”、“火车”、“汽车”代称,一般学员用“马车”、“牛车”做代称,较差的用“乌龟”做代称。
讲解员还介绍,“一些学员年龄非常小,还经常尿床。每天早晨起来晒被子时,看看谁画的‘地图’多,谁的大。”
据了解,安吴青训班从1937年10月开学至1940年4月奉命撤回延安,历时两年零六个月,共办了14期,组编了12个连队,培训、输送了1.2万名学员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学员中发展了上千名共产党员。这些学员相继奔赴各条战线,从事军事、政治、民众运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了中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党我军在国统区创办学校的成功典范。
华商报记者 佘欣 雷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