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科外出学习,妈妈陪伴。(受访者供图)
身世
父亲也有残疾 家里一年没吃过几顿肉
黄登科家原本在筠连县维新镇农村,其父黄仕伦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家境贫寒。由于黄仕伦本人身带残疾,到了30多岁还没娶到媳妇。
后来经人介绍,黄仕伦将云南威信县的智力障碍残疾人崔珍秀娶回了家。
长大后,黄登科才从外婆口中得知,妈妈崔珍秀其实有着更加不幸的遭遇:在嫁到黄家前,崔珍秀曾有过两段“婚姻”,可是因她没有生养,遭到男方嫌弃、殴打,两次都被赶回威信县娘家。
嫁到黄家,崔珍秀也是两年多没有生养。就在黄家打算送她回威信时,黄氏宗亲一位老中医把脉后传来喜讯:崔珍秀很可能有生育能力。就这样,崔珍秀被留在黄家。
1987年,崔珍秀果然生了个儿子,他就是黄登科。儿子出世,似乎给黄仕伦一家带来了新希望,但由于黄仕伦有残疾,妻子又是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黄仕伦除了终日在庄稼地里刨食,实在想不出挣钱的办法。
黄登科记得,自己七八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干农活,一年四季总有干不完的活,还要照顾妈妈饮食起居。即使每天起早贪黑,家里仍然用不起电,只能点煤油灯。
黄登科记得那时的乡间,家家都杀过年猪,可他们家,三两年也杀不起一头猪,最困难时,一年没吃过几顿肉。
艰难
一度辍学照顾父母 16岁再读初中
2000年9月,12岁的黄登科升入初中。2001年农忙前,黄仕伦在河中取石头砌田坎时不慎摔伤手臂,导致骨折。因为无钱住院治疗,年幼的黄登科只好带着父亲在乡下四处求医,或者根据当地老人指点,上山采药给父亲治伤。
上初一的第二学期,黄登科只读了一个多月,就不得不辍学回家。由于父亲的手臂一直无法康复如初,家里需要照顾的病人,从一个变成两个。黄登科也就再也没有机会重返课堂了。
12岁的黄登科从家里的辅助劳动力,变成了主要劳动力。漫长的四年过去,16岁的黄登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看到双亲残疾的家庭,他如果像父亲一样陷在农村种庄稼,一家人永无出头之日。
“爸爸,我想出去打工!”干着农活儿,黄登科突然斩钉截铁地说。父亲则说: “我不会同意你出去打工!我和你妈都这样了,你要是跑出去不回来了,我跟你妈咋办?等饿死?”
“不出去打工也可以,但我要回去读书!”黄登科提出条件,让父亲二选一。
父亲很爽快,同意他读书。
2004年,16岁的黄登科重回中学课堂,从初中一年级读起,成了当地初中唯一的“大学生”。黄登科很勤奋,2006年考入筠连中学。
2010年高考前的20多天,正在紧张备考的黄登科再次遭遇巨大打击:父亲黄仕伦突然去世,黄登科只好放下课本,回家料理父亲后事。即使如此,怀着悲痛心情参加高考的黄登科,仍然考上了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