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西安交大副校长:呼吁设立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 培养应用型人才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李琳 2020-03-02 19:23:11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在预警发布机制、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等存在多方面短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公共卫生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在预警发布机制、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等存在多方面短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颜虹教授认为,改善我国公共卫生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分割

  颜虹认为,此次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体系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多因素影响,涉及多方面。但是毋容置疑,疾病防控的能力还不够强,在关键的疾病初期,没有及时有效拉响警报,没有给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大家都要反思,在公共卫生领域,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有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仍然匮乏是事实。能够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的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少,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迟缓,错过了将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的最佳时机。

  他说,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分割的现象。目前,我国有93所高校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全国每年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7000人左右。报考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高考分数远低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以致高层次公卫人才培养乏力;很多公共卫生学科学生就读期间希望转到临床或其他学科。

  从出口来说,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最后真正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并不多,更情愿在医院里做院内感染和辅助科室工作,而不选择去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因为相比医院,疾控体系待遇较低、地位不高。这就导致我国各级疾控中心人才队伍面临专业性缺乏。

  疾控体系被逐步弱化边缘化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特别缺乏应急管理人才和专家,大量卫生应急人力需要培训。2018年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约有11.4万,在四种类别执业医师(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中仅占3.1%,比例下降。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共计约18.78万人,其中约有26%为非卫生技术人员。

  同时,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公共卫生机构人才流失严重。2014年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为36.19亿;到2019年,这一预算增加到50.23亿,同比增长38.8%。2014年,国家“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的项目拨款为5.29亿;而2019年,该项预算下降到4.5亿,同比下降14.9%。疾控中心数量几乎稳定不变,表明每家机构的经费预算和人员待遇极不乐观。非典以来,疾控中心逐步取消了原来的营利性收费项目,退出市场化投资与经营,由于经费投入有限,直接带来从业人员的整体收入下降;2018年,疾控中心待遇开始按照“参公事业单位”试点改革,但收效有限,导致一线人员积极性减弱,人才流失严重。疾控体系在整个卫生系统中被逐步弱化、边缘化,形成恶性循环。

  迫切要做的是设立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

  颜虹认为,在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要聚焦既抓学术研究,同时不可忽视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前,迫切要做的是设立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填补我国培养公共卫生高级人才的空白。目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只包括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缺乏博士专业学位。其次,国家要扩大公共卫生硕士招生规模,特别是增加在职人员的招生规模;重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投入,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招生规模及培养质量。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防”“治”分离现象比较突出,重治疗轻预防,容易导致“小病酿成大疫”。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病率与发病率持续攀升,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趋频发。要对学生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推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加大在疾控中心训练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培养既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又有医学应急技能可对公共健康问题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华商报记者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交大 副校长 公共卫生 博士

上一篇:陕西省监狱管理局为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记功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