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西安老太想卖房开办托养机构 一心只为孙女有所依靠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赵瑞利 2020-03-27 19:03:06
[摘要]“我就想着,不如自己开一个托养机构吧。”苏女士说,有智障孩子的家庭几乎都面临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她和几位家长聊起来,觉得不如自己开一个机构,既解决了孩子们的康复教育问题,也能将家长解放出来,减轻家庭压力。

  一手将孩子带大,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托养机构,市民苏女士决定把自己的两套房子卖掉,去郊外开办一个托养机构。

  “我们快70了 想给孩子创办一个适合她的康养机构”

  瑶瑶是个不幸的孩子,但万幸的是姥姥一直陪着她。

  瑶瑶今年11岁,她的出生让妈妈受了刺激,无法再继续照顾孩子,姥姥姥爷一手将她带大。瑶瑶的姥姥苏女士以前在厦门工作,一直将外孙女带在身边,2015年,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苏女士回到西安,可是至今孩子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

  “厦门那边有康复和教育一体的托养机构,还是公办的,但在西安我找不到这样的机构。”苏女士说,厦门的机构需要本地户口,而瑶瑶的户口在西安市莲湖区。

  回到西安后,苏女士带着孙女到处咨询。找到教育部门被告知普通学校只接收正常孩子,残疾孩子可以安排上门教学,但几年来一次也没来过。找到残联,残联说只负责残疾等级的认证和残疾证及相关补贴的发放。找到民政局,被告知只负责被遗弃儿童,有家庭的智障儿童他们管不了。

  跑了一圈,苏女士发现,智障儿童可以去的只有康复机构,公办机构太少几乎排不上,民办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五年来,苏女士几乎天天带着孩子去做康复,倒两趟车做一下午康复,但收效甚微。

  “我就想着,不如自己开一个托养机构吧。”苏女士说,有智障孩子的家庭几乎都面临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她和几位家长聊起来,觉得不如自己开一个机构,既解决了孩子们的康复教育问题,也能将家长解放出来,减轻家庭压力。

  “关键是我们年纪越来越大,害怕以后没人管孩子。”苏女士说,她和老伴儿都快70岁了,老伴儿还有冠心病,为孩子长远打算,她准备把自己的两套房子都卖掉,去郊外找块地方,围一个大院子,家长们轮流担任一部分工作,再雇一些专业的康复和教育工作者,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长久居住的环境。为此,她专门跑到鄠邑区找地方,但并没有找到。

  在教育局登记了两年多 至今没有接到通知

  马女士的女儿欣欣12岁了,属于轻度智障,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即便这样马女士也得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她非常希望孩子能有上学的机会,但是在教育局登记了两年多,至今没有接到通知。

  三四岁学会走路、9岁生活可以自理,而且欣欣属于比较乖的孩子,马女士曾让孩子上过三年的托养机构。每个月2000元的费用,政府会补贴一部分,价格不算低但条件却很差,孩子太多老师太少,午休时在地上铺个垫子和被褥,有时候甚至给孩子吃咸菜夹馍,最让马女士无法接受的是,孩子在这样的机构里非但不能得到教育,还学会了很多坏毛病,“有的好动的孩子喜欢抓人打架,我家孩子也就跟着学会了。”马女士说,这样的机构只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条件甚至比不上普通的民办幼儿园。

  孩子9岁时,生活可以自理了,马女士就想着给孩子找一所学校,但是西安市目前只有一所公办的特殊学校“西安启智学校”,根本排不上号。听说每个区都有一两个指定的公办学校可以接受这些孩子,马女士就去新城区教育局进行了登记,工作人员让她回去等待,但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至今没有得到消息。

  “孩子越来越大了,到了青春期问题会更多。”马女士说,社会上的民办机构大都是男女混合的,这些智障儿童不懂得隐私保护,所以她更不放心把孩子送去,苏阿姨提到了家长们合开一个机构,她觉得倒也可以,但她打心底里是希望相关部门重视此事,加强特殊儿童教育投入,能给孩子们评估一下安排他们进入正规的的机构接受康复和教育。

  马女士说,这样的孩子是需要家长照顾一辈子的,如果有一个好点的机构,也可以将家长们解放出来。

  自从孩子出生 一家人几乎没买过新衣服

  王女士的女儿静静已经5岁了,但至今还不会自己吃饭,走路需要人扶着,而这已是康复训练五年的结果。

  静静出生时属于足月小样儿,心脏二尖瓣发育不良,脑部胼胝体发育不良,4个月就被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一直在做康复训练,目前仍然不会说话,接收不到任何指令,吃饭需要喂,大小便还要用尿不湿,走路需要大人扶着。

  王女士以前在医药公司做药品检测,女儿出生后她只好辞去工作,目前家里的一切开支都靠丈夫一人,婆婆还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经济压力非常大。

  “这样的孩子比普通孩子花费更多。”王女士说,女儿每个月康复治疗的费用需要6000元,政府每年可以报销2万多元,而丈夫每个月收入在两三千到六七千元,他们自己也没有房子,还需要租房住。这些年,王女士一家的衣服基本都是捡着别人不穿的,吃喝用度也都尽量维持最低标准,生孩子之前的存款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我们甚至想过干脆一家人都结束生命算了,但终究舍不得,她毕竟是一条生命。”王女士说,孩子的病刚查出来的时候他们两口子成天哭,孩子又特别闹人,白天晚上让人抱着睡,3岁以后才慢慢好了一些。后来想想,大人情绪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康复,所以他们有困难有情绪了就尽量自己忍着,同时学习一些育养知识,五年来孩子的康复治疗总算有了一定的效果。孩子还小,还是有康复希望的。

  “现在比较担心的就是经济压力。”王女士说,听到苏阿姨的提议,她觉得未尝不是一种办法,能把家长解放出来自给自足养着孩子,后面再跟上教育,慢慢可以生活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都可以减轻压力。但是对于开办这样一个机构他们都没有经验,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

  西安市残联:也想推动成立这样的机构 但是单凭残联力量不足

  西安市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受教育情况如何?华商报记者就此咨询了西安市残联和西安市教育局,去年12月记者就将相关问题发给西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相关科室安排好后即可接受采访,但至今尚未给出回复。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残联获悉,西安市目前登记在册的残疾儿童共有5000人左右,从2012年开始,西安市就开始对这些孩子进行康复救助,截至截至9月30日,共救助了4876人,其中市本籍3588人,持居住证1288人,救助年龄为0—16岁,在全国来看属于救助比例较高的。

  康复救助由定点机构提供康复服务,经费拨付由市财政局直接结算,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补助标准为28000元/人·年。

  据了解,西安市目前针对智力残疾孩子的“康复+教学”机构仅有西安市启智学校,学龄儿童的托养机构共有52家,包括公立机构、私立机构和定点医院。对于这些定点机构的康复效果,每年会组织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估,西安市残联康复处副处长杨自东介绍,这些机构主要训练的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对于家长提出的希望建立一个“康养+教育”的机构,杨自东表示,残联也想推动此事,但残联属于社会组织,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房屋建设、规划设计等相关部门一同推进,仅凭残联是很困难的。“我们也希望能有这样的机构,毕竟救助一个孩子就是解救一个家庭,何乐而不为呢?”杨自东说,残联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社会的关爱。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托养机构 智障儿

上一篇:家长注意!陕西省2020年春季中小学校收费标准出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