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最突出的致贫因素之一。如何赶走全民健康和全民小康路上的这只“拦路虎”。近年来武功县多措并举,按照“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大病救治、签约服务、村卫生室管理三大举措,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
武功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
签约一份使命,守护一片天空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780户48343人,其中有10833人因病致贫,只有治好了“病根”,才能为这些贫困户彻底拔掉“穷根”。
武功县卫健部门对全县各医院主管院长、团队医师及村医等500余人经过4轮业务培训,组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针对因病致贫2968户10833人,其中大病患者1198人、慢病签约服务管理 4665人、高血压症2477人、糖尿病411人、精神障碍患者780人、结核病8人、6种处方慢病1294人,逐户逐人与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共同商定帮扶措施,量身打造脱贫计划,精准开展日常帮扶,让贫困患者恢复生产生活能力,从身体到心理都健康向上。
“当时凌晨四点多,要不是帮扶医生袁敏亮及时赶到,现在都没有我这条命了。”武功县北晁村贫困户68岁的袁志兴激动地说。
家庭签约医生团队正在给贫困患者检查身体
2019年夏天正忙着收麦子,袁志兴老伴摔成了腰椎压碎性骨折,在县医院治疗。袁志兴本身就有高血压和冠心病,40岁的儿子一直精神有问题。看着一亩多成熟的麦子,情急之下,袁志兴血压一下子升高了,凌晨四点多呼吸困难,赶紧给袁医生打电话,五六分钟后袁医生骑着电动车过来了,一进门就立刻给他测体温,量血压,紧接着就把吊瓶给打上了。第二天袁敏亮和他的团队签约医生赵昇一起把袁志兴送到卫生院检查确定无大碍,这才送回来,又把一亩多地的麦子给割了,两人才离开。
“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有医生、护士、公卫工作人员、乡村医生四人组成,医生和护士主要负责病症管理,公卫工作人员负责公共卫生宣传和政策解读,乡村医生即贫困户所在村医,除了随时接待病人,还负责上报贫困户家庭和身体状况。”武功县游凤镇公共卫生科长尚红说。
狠下绣花功夫,让群众有“医”靠
“这几天还一阵阵心慌嘛,一会儿等心电图结果出来再看看。”在南仁乡肖马村马宏斌的家里,医生正在给建档立卡特困供养户马宏斌测心率。今年 74 岁的马宏斌,因肾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住院治疗,家里的老伴患有类风湿,常年吃药,媳妇和儿子在外打工,儿子心脏需要做搭桥手术,由于没钱,只能靠药物维持,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人照顾。从今年4月份开始,老伴病情加重,隔一个月就要去中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来减轻身体的疼痛。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媳妇的肩上。
“以前生病住院先交费出院后再报销,常常因为没钱住不进医院,就放弃治疗了,现在我们都是先看病后付费,报销比例也比以前高。我们贫困户也能看得起病了。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马宏斌哽咽地说。
据了解,目前武功县内所有医院均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设置了“一站式结算窗口”,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开通了“绿色就医通道”,今年已对4518人“一站式”报销“三重保障”2141.14万元,对在市域外看病未达80%报销比例292名患者,还主动将36.84万元直补到了“一卡通”。
家庭签约医生正在给贫困户解读政策
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签约健康服务中,制定康养计划,参考慢病档案,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按照患者疾病情况、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健康兴趣和需求点,实施慢病早诊早治,促进医防协同,将“吃、动、睡、想”与“防、治、康、养”相结合,建立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并在随访时或就诊时把健康帮扶计划送到患者手中。
健康助力小康,小康保障健康
河大村贫困患者,63岁的吴立社是大病集中救治对象之一,诊治住院共花费10万多元,大病报销87.5%。出院后,武功县人民医院大病集中救治团队还经常与咸阳215医院专家、镇卫生院医生、村医去老人家里随访检查、送医送“健康盒”。“我看病把证件交给门诊部后,没带一分钱就能顺利住院,每天还有50元护理补贴哩。”吴立社和老伴一个劲地感谢党的好政策。
今年4月份,该县将膀胱癌、卵巢癌、肾癌等5种疾病新纳入大病集中救治管理,把集中救治大病种类扩容到了30个。今年,已救治738名大病患者,产生987万元医疗费用,实际报销862万元,这意味着大病患者87.3%看病费用都由政府买单了。
武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鹏在扶贫日活动现场指导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看病报销是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只有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看病报销政策;加强医疗健康保障,才能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看得起病,才能遏制‘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现象。”武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张鹏说。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