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安市民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医保局获悉,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11月25日零时起,在西安市全面落地执行,此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55种药品,药价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达到95%,涵盖肿瘤、消化、内分泌、呼吸系统、心血管、精神等多学科常用药。
作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简称“4+7试点”)首批11个试点城市之一,西安市2019年3月25日正式启动4+7试点。最终确定的25个中选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
具体到能给病患节省多少钱?西安交大一附院一位医生这么说:打个比方,一位患者确诊左肺下叶低分化腺癌骨转移,每个月要服用三盒吉非替尼,原来一盒2280元,按照西安市居民医保特殊药品门诊报销的政策,医保基金支付3693.6元,他自己要承担3146.4元。西安市“4+7”试点执行后,一盒药费下降到547元,医保报销后,他仅需要承担754元,一个月省了2391.54元。这对于西安市普通居民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此次,25个中选药品中共有4个治疗精神障碍的药品,其中奥氮平片和利培酮片为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盐酸帕罗西汀片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治疗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的一线药物。4+7政策实施后,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用药负担明显降低。打个比方:使用奥氮平片(江苏豪森)治疗的患者,按照每天需要20mg用量计算,4+7政策前,每年需要药费10138.65元,4+7政策落地后,需要7040.33元,每年可以节省药费3098元。奥氮平片10mg*7/盒,从97.22元将至67.51元,与原研药5mg*28片/盒/493.99元相比,每年可以节省药费18717.72元。
据统计,西安市“4+7试点”运行一年,中选药品实际采购量达到国家约定采购量的26倍,任务量超额完成的幅度在全国11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年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3.5亿元。
随着西安市等11个“4+7试点”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的顺利推动,4+7试点扩大范围在全国执行。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陕西省除西安以外的地市,2019年12月10日启动试点扩围工作,明确西安市继续执行4+7试点。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患者,都能用上了质优价廉的集中采购中选药品。
截至今年3月24日,西安4+7试点一年的协议期满,第二轮采购周期于3月25日零时平稳启动,设置8.5个月过渡期,到今年12月10日与全省试点扩围实现并轨。25种中选药品价格再平均降幅52%的基础上,价格平均再降25%,其中治疗高血脂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降幅最大达78%,降幅超50%以上的药品共有8种。新一轮采购周期内,西安共有378家公立医疗机构、部队和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
今年,4月27日,西安落地第二批国家集采工作,中选药品在“4+7”试点25个中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32个中选品种,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药品范围,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3%,最高降幅达到93%,尤其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慢性病常用药降幅较大,显著减轻患者负担。
11月25日,随着第三批集采工作在西安执行,品种数量再创新高。中选55种药品,药价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达到95%,涵盖肿瘤、消化、内分泌、呼吸系统、心血管、精神等多学科常用药。目前累计共有112种药品可供市民选择,西安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都参与,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自愿参与。
随着超低价药品的逐渐涌现,关于平价药的疑惑也时有出现,“这些药这么便宜,有效么?”“我还想用原来的药,可以么?”……对此,专家解释,这些国家集中采购的药品是由国家药监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企生产,都是通过国家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可谓是质优价廉的药物,鼓励患者优先使用这些国家招标中选药品。华商报记者 肖琳
编辑:报社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