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开发区报道 > 高新区 > 正文

毛东:创新引领 织就防霾治霾“天罗地网”

高新区 高新区 2021-03-25 10:30:19
[摘要]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提及气象多数人的认知等同于天气,其实气象更像是一张大网,涵盖我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专业气象多个领域。”毛东补充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也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在宣传引导方面发力,扩大气象科普的影响力和宣传面。
image.png

  雾霾天气,究竟对身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有多大?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形成的关键却都在于空气中稳定悬浮的颗粒物,且会相互转换,因而时常会被混称为“雾霾”。

  3月23日,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大气部副部长毛东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表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尤其对于肺部有极大影响,其次也会引起如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image.png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大气部副部长毛东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精准治霾 科技助力高新区蓝天保卫战

  高新区作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一直以科技为王牌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坚持“科技治霾、精准治霾、网格治霾”相结合,以最优策略,最新技术为支撑,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传统的治霾技术是较为落后且存在缺陷的,仅仅是从末端发力治理,效果不甚理想”毛东表示,高新区以科技治霾为支撑,坚持源头控制排放源、改善扩散条件、净化环境空气三端结合的方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治理。

  为抓好科技治霾工作,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加强技术产品的引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研究,不断提升污染防治的精准及有效性。“我们还加大了示范项目的建设,采用创新应用推广的方式,增强企业发展和企业推广应用参与度,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毛东说。

image.png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监测车

  创新引领 织就防霾治霾“天罗地网”

  2020年,高新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位于全市第二名,其中PM10、PM2.5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西安市考核目标,全年优良天为278天,全市排名第三,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仅为2天,较2019年减少了11天,空气质量改善明显,有效守护了“西安蓝”!

  “科技治霾,我们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在监测污染源方面,运用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将高新区分为不同的网格进行点位布设,气溶胶雷达组网检测技术及VOCs在线走航监测等技术的应用,为污染物布下“天罗地网”;改善扩散条件方面,创新性运用了高空喷雾系统,依据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当作业;净化空气则通过数字化除尘车;在此基础上搭建智慧环保数字化平台,将防污治污‘一手掌握’,实时监测、及时调度、快速处理。”毛东表示。

  除此之外,高新区还在全市创新性率先开展了10家1000平米+餐饮行业二次油烟净化试点改造工作,在原有油烟排放烟道安装油烟净化系统,并进行集中处理收集,经过处理的油烟监测排放浓度远远低于西安市餐饮油烟、非甲烷总烃浓度的排放限值和油烟去除效率规定,为高新区大气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image.png

  “高新蓝”凸显西安市高新区科技治霾成效

  联防联控 协同共筑“西安蓝”防线

  “其实,治霾并不是能够独立改善的问题,空气是流动的,它是一个大循环,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区域联动治理,旨在共同守护‘西安蓝’。”毛东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说。

  提及治霾经验,毛东表示,每个区域有各自不同的特质,不能完全照抄搬用,在科技治霾中要做到差异化、精细化和动态化。“高新区从一次污染防治走向二次污染防治,从区域治理到联防联控,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到科技治霾的创新性道路,并且通过建立较好的监测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及决策系统,不仅是从科技层面上支持精准污染治理,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研究,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产业结构整体布局,同时加大高新区的基础污染源数据收集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并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先进小型化、网格化监测措施等,全力打好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提及气象多数人的认知等同于天气,其实气象更像是一张大网,涵盖我们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专业气象多个领域。”毛东补充到,做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也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将在宣传引导方面发力,扩大气象科普的影响力和宣传面。



来源:高新区

编辑:吕润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高新区:让放心早餐摊点有序便民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