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育部明确!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小学免试就近入学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1-04-10 07:13:53
[摘要]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诟病。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诟病。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指导意见》强调,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

  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

  教育部门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防止把小学教育内容和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

  本次印发的《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此外,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一年级上学期设为适应期

  切忌对新生横向比较

  指导意见提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指导意见》提出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

  此外,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伴随《指导意见》同步印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还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出“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综合教育部网站、新华社

  如何构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

  教育部详解

  如何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机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1.《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要求深入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

  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学制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学段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很多儿童入学适应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成为基础教育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的迫切需要。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怀有过高期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超前培训,推波助澜;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迎合家长。这些不规范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必须加强规范引导,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2.《指导意见》对实施幼小衔接提出了哪些工作举措?

  答:《指导意见》包括一个主文件和两个附件。主文件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

  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针对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针对教育部门,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两个附件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分别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围绕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

  文件立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一体化,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推动实践落实,切切实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

  3.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应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答:针对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着力改变过去让学生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强调为儿童入学适应准备好学校。主要把握四点:

  一是强化主动衔接。要求小学教师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二是注重适应过渡。要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问题。

  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

  四是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探索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 据教育部网站

  热议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

  网友炸了

  @建侯行师:初衷是好的,希望能与初衷一致,不偏不倚。

  @Icey尘:幼儿园不许教,一年级又学得飞快,一天一课,字还要写得好看。当小孩是天才吗?都过目不忘?

  @颖宝宝的南瓜饼:大班不教幼小衔接内容,小朋友去外面报班更累!

  @不会飞的肩上蝶:可以规定幼儿园大班教吗?幼儿园不教,一年级又默认你会了,不上幼小衔接班没办法啊。

  @JoannaChiang:先把入学门槛捋平吧。

  @圣之任者:免试就近入学难道不是学区房问题的根源所在?

  @啦啦的糖果盒子:一年级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方式实施,现在的教材那么难捉摸游戏化?是不是得重新把教材编写一下了。

  @Anna_onLy-U:现在的一年级,内容就已经很深,没有教笔画、笔顺,直接就来汉字拼音!无过渡式的转接,让小朋友吃不消。晚上辅导作业家长头痛激气!为了不气又得花钱送去晚托,花钱各种网课作业辅导报起来……

  @叶良辰女友的妈:让小学老师多在黑板上写写字,少用投影可以吗?!因为反光,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投影,能不近视吗!

  @太极德:幼儿园学学数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没问题。

  @爱ci盐豆儿:如果不让设学前班,教育局先制裁一下校外那些幼小衔接的机构再说吧,这样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小学老师也会教得慢一些。 综合

  锐评

  幼小衔接不折腾

  改一年级课标就对了

  幼小衔接成为很多家庭的现实焦虑所在:孩子入学前要认上千个字、要自学拼音、要自学英语拼读,成为很多孩子的人生第一次内卷,次生的高额培训费更成了民生痛点。

  为缓解“抢跑”问题,2018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坚决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不少家长作为“过来人”现身说法:“零基础入学”让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甚至有的家长抱怨称:当初一进小学,老师问谁学了拼音,全班只有我家孩子没学过,老师几乎直接跳过了拼音教学。

  所以,仅仅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不够的,还得削缓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坡度。这次教育部明确提出:“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这意味着,幼小衔接的工作不止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更得削缓小学教育的课程标准。

  小学一年级教材在衔接方面饱受家长诟病。语文教材为追求所谓“大阅读”,一年级的教材从一开始就是带大量生字的课文,让孩子措手不及。“突然深水区”的一年级课程,对于刚摆脱幼儿园状态,告别睡午觉、分饼干的小学新生来说,实在太艰难。老师教得累,学生更痛苦,家长最抓狂,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逼着无数家庭不得不“抢跑”“先飞”,其中很多是被裹胁。

  这一次,教育部明确提出修订课标、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无疑是找对了问题的关键节点。孩子学习的路还很长,一年级课程做个“缓坡”,才能避免拔苗助长。 据澎湃新闻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部 幼儿园 小学

上一篇:汉中一女子拍到朱鹮捕食娃娃鱼 网友:国一吃国二,也就朱鹮敢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