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开发区报道 > 高新区 > 正文

30年初心不变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 2021-05-27 08:55:00
[摘要]30年初心不变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创新局。
\

  30年,倏忽而逝,曾经荒野广袤的西安高新早已今非昔比。30年前,西安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高新区由此踏上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快速道,从那时起,创新“基因”也深深植入了这块创业热土。

  回顾30年,创业过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从30年前的几个人、一条街,到如今汇聚十几万家企业、总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的创业热土,创新作为一条主线,一直贯穿于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当中。30年来,西安高新区从0到1,从无到有,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强大动力,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双创主体、加速打造双创载体、加大集聚双创资源、加强提升双创服务、加深塑造双创品牌,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主平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一、坚守创新初心,将双创工作作为第一工程

  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不断探索双创新模式、新路径,三十年如一日,将“创新创业”贯彻“三次创业”全过程,尽心支持每一次创业,悉心呵护每一个创新,为提升全省双创能级贡献高新力量。

  “一次创业”阶段,盘活西安人才科技资源,开启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双创探索之路。高新区成立之初,坚持努力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和体系,率先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创办企业。1993年,在全国率先投资创办企业化运作的创业园,建立全国最早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市场化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开启了市场化创新创业的新征程。截至目前,聚集各类双创载体共164家,孵化总面积达904.57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拥有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16个基地,累计毕业企业1828家、培育上市企业47家,相继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多层次、全体系的创新创业载体。

  “二次创业”阶段,调整体制、机制和政策,开放吸引集聚多元化双创资源。坚持开放创新理念,重点实施“外部资本化”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规模引进外部一流的企业、资本、机构和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韩国三星、美国强生、美国通用电气GE以及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实力和资源积累,开放创新也成为西安高新区贯穿双创工作始终的重要路径。截至目前,共吸引聚集双创机构88个,其中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28家,占全省的20%;累计建成26个国际化创新平台,引入外资研发机构37个。

  进入“三次创业”,科技、金融、人才、市场等要素加速集聚、企业创新、自主培育进入“裂变”式发展阶段。高新区以更加开放、包容、活跃的姿态吸引集聚了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企业自主培育形成“裂变式”发展。2020年,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4家、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1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累计达到53家。集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311个,其中国家级44个;科技+金融“互济”模式初现,拥有全市60%以上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区内企业贷款总额达到近4000亿元,累计兑现科技金融政策超过10亿元。2020年,西安高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今年3月,印发了《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设立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加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等九个方面。这不仅是高新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更是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地方力量。

  二、坚持双创基因,不断推进双创新改革、新突破

  西安高新区坚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的基因,不断推动双创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科技资源共享壁垒,打通产学研用通道,让区域科技资源“统起来、串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推动科技资源“统起来”,打破资源分割壁垒。为进一步发挥陕西科教资源大省优势作用,破解科技创新条块分割、隶属不同等问题,高新区与西安市合作共建了西安科技大市场,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截至目前,科技大市场已吸纳入驻700余家第三方服务机构、14553台/套共享设备、19401名行业专家、7325项科技成果及7734家科技企业信息。同时,推出了创新券服务平台,运用创新券模式,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共享设备给予一定补助。

  推动科技成果“串起来”,打通成果转化通道。为进一步破解成果就地转化难、转化少等问题,深入实施技术交易服务模式改革,搭建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落地的桥梁,率先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整合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中介,建立了“成果筛选—孵化—转化”的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已形成502名技术经理人的专业服务队伍,该模式也已在全国推广。

  推动创新资源“用起来”,打造融合发展平台。为进一步用好用活全省知名高校院所的专业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探索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打破院所围墙,成功探索了校地院地所地融合发展模式,激活创新潜能。与中国电科20所共同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防军工体制改革经验;与光机所合作形成硬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硬科技产业集团、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硬科技社区,提出设立硬科技并购基金;围绕特色产业搭建了电子谷、三航小镇等产业发展大平台,围绕特色产业全面加速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三、坚定双创根本,不断增强双创新赋能、新引擎

  坚定创新创业赋能城市发展的根本,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全面赋能城市创新、丰富城市创新文化、积淀城市未来发展动力。

  为城市创新打造样板。在高新区全域植入双创元素,探索双创与城市改造相结合的城市更新新路径,形成了城市“形态更多元、功能更丰富、气质更时尚”的有机更新典范。其中典型代表“嘉会坊”,由简单的城改上升为复杂的双创生态打造,植入现代、时尚、高端的双创要素,现已成为“大气、时尚、亮丽”的西安城市新名片、双创新样板、潮流新地标。高新区将继续以发展双创的需要,倒逼城市活力和品质的提升,打造更优的享受生活、创新创业的环境和生态。

  为城市创新文化增添活力。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为高新区双创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而高新区以开放的姿态奋进向前,不仅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更是建立对创业群体“容错试错”的包容机制和舆论环境,现已形成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敢于变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独特文化内涵,先后举办了“全国双创周”活动、“西安国际创业大会”“啡尝西安2018西安首届国际咖啡节”等国际盛会,也为陕西历史文化增添了拼搏、开放、包容的新活力,丰富了陕西文化内涵。

  为城市未来发展蓄势赋能。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决定城市的发展层级,发展双创需要活力人群、青年人群。高新区不断完善“三次创业”系列政策,实施“硬科技创新人才十条”,面向全球招引与主导产业契合的产业领军、企业经营、高端金融等领域人才10000名以上,集聚150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高新区将继续打造青年人创业、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更广泛地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到高新区安居生活、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目前,创业带动就业人员达到65.3万人,为西安市乃至全省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潜在动力。

  30年风华正茂,30年焕发新生,当年西安高新区一次创业时推土机的轰鸣声犹然在耳,如今西安高新区澎湃涌动,向全国展示了国家高新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今后,西安高新区将继续勇立创新潮头,搏击科技前沿,将科技创新摆在最核心的位置,将双创作为“三个再出发”的最强大动力源,聚焦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高新贡献,整理行装,再出发!


来源:西安高新区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上一篇:高新区30年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九 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 抢占新产业先发优势 西安高新区高新产业“后浪”奔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