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商超、医院、健身房……西安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提升市民幸福感

要闻 西安晚报 作者:​龚伟芳 2021-07-16 07:11:53
[摘要]衡量一个社区是否方便的时候,会考量小区附近的交通、商超、医院、学校等设施是否齐全,有的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附近有没有健身房、咖啡厅、洗衣店等。

衡量一个社区是否方便的时候,会考量小区附近的交通、商超、医院、学校等设施是否齐全,有的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附近有没有健身房、咖啡厅、洗衣店等。如果这些设施从家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是不是生活会更加便利呢?今年7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社区生活圈理念,建设共享社区生活,近年来,西安积极开展多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社区生活圈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通过“规管结合”

形成网格管理

《指南》中提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也就是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

对此,记者7月15日从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自2019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便提出《西安市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总体方案》(市办字〔2019〕94号),组织编制《西安市社区生活圈设计导则》《西安市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开始了城市规划与社区管理融合的社区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西安市将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与社区生活圈相结合,参考15分钟生活圈步行范围,以行政边界、自然地物与高等级道路为分界,充分结合行政管辖的‘街办’和‘社区’划定社区生活圈边界,将规划管理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在原控规单元基础上优化完善详细规划单元,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划定393个详规单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通过“民生导向”

协调发展重点

社区生活圈的构建思路是由“粗放式”供给转向“精准化”的供需匹配。在西安市的实践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精细化规划管理的策略。在社区资源配置方面,强调补充短板、重点发展,统筹优质公共资源全面覆盖,以求供给协调、配置均衡。

西安市在2019年、2020年分别公布了《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教育三年行动方案”)和《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医疗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目标,合理布局学校建设项目,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在三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在社区级以下层级,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的总目标,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西安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将幼儿园配套设施纳入规划条件。多渠道挖潜扩容,对片区内企业搬迁、旧厂改造、长期闲置、低效用地或待开发土地,优先规划为学校增容预留用地,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位供给。

“医疗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全体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领先、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目标。计划三年内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55家,新增三级医院床位1.6万张以上,创建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在完善体系方面,依托现有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新建、改扩建430所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分析“出行特征”

构建交通体系

《指南》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有城市道路、绿道、街巷、公共通道等组成的高密度慢性网络,实现通常顺达、尺度宜人、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要求。

在实践中,西安市围绕市民交通需求,坚持以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服务为导向,聚焦难点、热点、堵点,完善城市社区周边便民利民的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站点等交通服务设施。开通调整公交线路58条,主城区社区15分钟公交覆盖率达到90%;提升改造现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2019年至2021年,新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5343处,主城区社区15分钟公共自行车覆盖率达到98%。提升了市民出行便利度,持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交通发展思路,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切实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1年底,西安市地铁5、6、9号线全部建成通车,三环内15分钟轨道交通覆盖面积289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82%。

优化“镇村配置”

统筹城乡发展

《指南》中要求构建“镇-村/组”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强化县域与乡村层面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统筹。要求综合考虑乡村居民步行交通方式,按照15分钟可达的空间尺度,配置满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务要素,并注重相邻村庄之间服务要素的互补配置和共享使用。参考15分钟生活圈步行范围,以行政边界、自然村、自然地物与道路为分界,充分结合行政管辖的“街道”和“行政村”划定乡村社区生活圈边界,确保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相结合。

以临潼西泉街道贾村为例,贾村紧邻西泉街道和临潼新区,作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现有小学、初中、村卫生室等设施。在新一轮规划中,贾村依托良好的基础条件,未来需要进一步承担区域公共服务集聚地的功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质量地发展乡村生活圈的服务核心。在规划中,首先依据村民需求,完善村内托幼设施,规划幼儿园一所。其次,利用村庄闲置集体土地,建设田园养老院,有效衔接周边大型综合医院,形成辐射整个街道,以及临潼区的区域级养老设施。同时,结合贾村便捷的交通区位,以鸣犊泉公园为依托,打造区域级标准化运动健身场地,服务村民和周边城市居民,形成乡村与城市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最后,打造“第五空间”,作为乡村特色公服设施打造试点,集母婴室、公厕、自动售卖机、生活缴费等多功能于一体,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便捷,形成乡村生活服务圈的亮点。

通过创新实践

共筑幸福社区

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基础,西安市解放门街道利用“顶层设计+课题实践”的方式,实现全过程、分阶段、多方式的公众参与。解放门街道位于西安市明城墙内东北角,处于陇海线交通枢纽地区,片区内累积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想下,解放门街道开始探索社会治理体系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通过“街校企”合作,尝试和探索开放式管理和需求式管理,打造一个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又能充满活力的街区。

在推进地区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是明确指导性的思路,第一个是以有机更新的理念作为指导;第二是形成了“设计改变生活”的策略;第三是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实践中,通过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建设,提升街区服务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如15分钟“解鲜生”就是将街区传统蔬菜摊贩资源整合,通过品牌赋能,为街区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针对老旧街区停车难,梳理边角地,在不影响消防和安全的前提下,规划了停车位,打造15分钟“解急停”,通过15分钟生活圈内分时段免费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效率;启动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街道的一处资产,和街道引进的文化企业,打造了全省首家社会力量运营的免费图书馆,同时也是解放门街道文化站,这个图书馆结合街道五楼图书馆、党群图书馆以及七个社区的文化站,形成了“2+N+7”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中国移动援建的13组包含街道视觉识别的宣传文化栏,形成了地区以图书馆+社区文化站+视觉识别宣传栏+“解先生”有声图书馆+“解方程”有声文化产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首席记者 龚伟芳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王莉文

相关热词搜索: 社区 生活圈 市民

上一篇:韩城一男子没有酒驾却因“酒驾”被记满12分 交警承认信息录入错误 下一篇:3.979万亩!西安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公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