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政企资讯 > 正文

疫情防控一线的“兵支书”:疫情不退不收兵!

政企资讯 新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2-01-27 10:37:37
[摘要]在新城区,30余名优秀的退役军人通过选拔,相继在社区担任了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和两委委员,成为最能担当重任、最有战斗力的基层干部队伍。这一群人,被百姓亲切的称作“兵支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逆行冲锋,带领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用行动温暖着居民的心,用行动筑起了防疫的坚实壁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奔赴抗“疫”最前线,聆听“兵支书”的战“疫”故事。

  在新城区,30余名优秀的退役军人通过选拔,相继在社区担任了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和两委委员,成为最能担当重任、最有战斗力的基层干部队伍。这一群人,被百姓亲切的称作“兵支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逆行冲锋,带领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用行动温暖着居民的心,用行动筑起了防疫的坚实壁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奔赴抗“疫”最前线,聆听“兵支书”的战“疫”故事。

  韩森寨街道万寿社区书记花好赛妮:像军人一样去战斗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花好赛妮,韩森寨街道万寿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90后“兵支书”。“作为一名兵支书,就应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忠实履行职责,主动担当奉献,冲在前、做在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我要10个馒头、我要一箱方便面、我要一些药品……”花好赛妮每天都接连不断接到这样的群众需求电话。万寿社区管辖4个小区共7000多人,花好赛妮带领“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一同奋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开展数十次核酸检测,在日常做好小区常态化管控的同时,扎实推进“大敲门、建底册、送温暖”活动。为了做好居民生活保障,减少物资配送过程中的接触风险,她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干部、志愿者一起帮居民跑腿代买。她说“在抗击疫情下,保证好居民的菜篮子同样重要,要让居民在管控期间吃得好是我们的责任”。

  “您好,我爱人患肺癌,目前小区封控,现在到了抗癌的关键时期,我出不去,怎么办?”接到社区王大爷的求助电话,花好赛妮立刻联系接收医院,多家医院床位已满,花好赛妮想发设法多方联系,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经过多方联系,王大爷在120救护车的护送下顺利住院化疗。治疗结束后,花好赛妮又联系爱心车队将王大爷接回了家。“是社区给了我们力量和温暖,让我们感到生在华夏,何其有幸!”王大爷给社区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韩森寨街道新科社区书记石亮:当好群众“贴心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尽管从单位步行到家只要15分钟,但石亮已经20多天没回过家了。石亮是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自2021年12月23日以来,他就住到了单位。新科社区有8个小区6000余户居民。每天,石亮和同事都奔波在各小区院落,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无论早晚,只要接到电话,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

  “顾不上回家。”1月10晚11时,忙完一整天工作的石亮终于回到社区,刚坐下又开始协调第二天的工作:打电话慰问独居老人、组织核酸检测、送物资……“群众是亲人,社区是家园。我们守护的是亲人和家园。多想一点、多跑一点、多干一点,群众就更安心一些、方便一些。”石亮说,要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韩森寨街道福邸铭门社区书记蔺倩:疫情不退不收兵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自本轮疫情开始,福邸铭门社区“兵支书”蔺倩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身穿红马甲,臂带志愿者红袖章,穿梭在院落里,行走在楼宇中,用自己疲惫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

  “明早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了!”天不亮,蔺倩就带领大家进行布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一大早的检测工作,大家在每天只能休息3、4个小时的情况下,时刻待命,准备好随时奔赴防疫工作第一线。在“敲门行动中”,蔺倩对院落、辖区沿街商户、酒店、市场等场所都进行了详尽的排查,做到不落一人,应检尽检,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在管控期间,为了保障辖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蔺倩和工作人员连夜卸了几千件蔬菜,天刚亮就开始为群众发放蔬菜,手冻红了,脚累肿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怕危险,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是守卫这座城的防线,任何时候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奔赴哪里,时刻发挥好党员先锋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解放门街道环北路社区书记靳骊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

image.png

  “作为党员、作为社区干部、退伍军人,一定要站在防疫一线,不能怕苦怕累!”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环北路社区党委书记靳骊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21年12月15日中午接到通知,他没顾上吃饭就把辖区范围与风险区的往返人员全部梳理筛查了一遍,确保做到心中有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退役军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靳骊安同志今年55岁,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退伍老兵,1987年10月入伍,在部队先后获得2次优秀士兵,1990年脱下军装后,一直扎根基层,献身基层。在多年的社区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始终奋战在一线,牢牢筑起基层抗疫“防火墙”。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些居民认为管控措施过于严格不愿意配合检查,靳骊安同志苦口婆心地给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告诉他们问题的严重性。在流调人员排查工作中,对那些地风险去回家居住的打工人员,他利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挨个进行核实排查测温登记,确保无一遗漏。有着务工人员不配合或拒绝提供自己打工的地点,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熟人熟地的优势,让他们亲朋好友侧面开展工作,对中高风险返回的务工人员全部核实信息,集中隔离。

  靳骊安同志带领全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心系群众、踏实肯干,这种不惧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对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卸甲不卸志”的最好诠释。

  城棚改事务中心北张社区书记张海燕:“有事就找张书记”

image.png

  “有啥事找张书记”,这是新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事务中心北张社区居民的口头禅。居民们如果遇到困难,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社区书记张海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张海燕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居住在北张家园的居民会翘起大拇指说:“他是北张社区疫情防控的铁汉子”。

image.png

  从去年12月23日起,张海燕每隔两天都会挤出时间开车就送北张家园小区的居民杨春香去医院做透析,再把她安全送到家。前几天,北张家园小区的两位独居老人张纯喜和吴瑞珍给社区打来电话说家里的药吃完了,张海燕立即安排社区副书记张凯和社区委员张双红去药店购买。1月7日清晨,家住北张4号楼小区的一位姓张的先生突发急性肠胃炎,张海燕第一时间安排社区协理员张保玲为有病居民开就医证明,又安排社区副主任张迎联系120救护车把有病居民送到了华山医院。住在北张花园小区的张阿姨,因为近期突发高血压和颈椎病,不能下楼做核酸,张海燕与医护人员协商后,每次上门为张阿姨做核酸检测。

  北张社区有北张家园、北张温泉小区、姑娘楼、北张3号楼等4个居民小区院落,1071户、2000多人,流动人口和外来租房的比较多。从全市封控至今,张海燕就与“下沉”干部、社区两委会干部、志愿者一同奋战在“疫”线上,只要居民有需要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马上安排”,然后尽己所能给予帮助。疫情期间,张海燕时刻关心居民的“菜篮子”,他与社区经济合作社协商,多方努力协调商户,解决居民基本生活所需。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居民他嘘寒问暖亲自上门把米、面、油、蔬菜、牛奶等送到家中。协助隔离户居民采购必要生活物资,使小区居民得到了生活保障,细致的工作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啧啧称赞。

  城棚改事务中心联志社区支部委员胡振平:若有战 召必回

image.png

image.png

  “爸爸...爸爸...”这是一个小宝宝对“大白”的呼喊,这位大白就是城棚改事务中心联志社区“兵支书”、社区退役军人志愿队的队长胡振平。虽然工作的社区就在自家小区隔壁,但是疫情以来,胡振平就很少回家,每天坚守在一线岗位,穿梭在核酸采样台之间,主要负责核酸采样样本打包。三岁的女儿每天只能在窗边等待,趁着爸爸转送东西路过窗下,捕捉爸爸一面,看着家人发来的视频,听见孩子的呼喊,胡振平流泪了,虽然心里五味杂陈但他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只能舍弃小家,顾大家,这是我的职责。

  联志社区作为城中村改造的社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使得社区人手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兵支书”胡振平于是在社区退役军人微信群中号召战友们到社区共同战“疫”。这一号召,先后有十余人报名参加,报名者表示他们不要任何报酬,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社区渡过难关。“兵支书”胡振平就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拿着小喇叭挨家挨户送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同时,还在各卡点严格管控外来车辆、外来人员,积极劝阻外来人员随意流动、走亲访友、集体聚会,坚决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当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人多时,他们组织群众排队维护秩序。胡振平说:“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我是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城棚改事务中心胡二社区书记张涛:奋战在一线的“排头兵”

image.png

image.png

  张涛同志是新城区城棚改事务中心胡二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士兵,本次西安疫情爆发以来,张书记召集社区退役军人志愿队组成后勤保障小队,不论是核酸采样点的搭建,采样区的消杀工作,还是采样物资的运送,都由这个小分队来完成,12月24日西安飘起了雪花,张书记迅速组织小分队为核酸采样点搭保暖棚,夜幕降临气温越来越低,在得知兄弟社区的保暖棚还没搭起来,张书记立即前往帮忙,因为有搭建经验,所以一会儿功夫保暖棚就安装完成,张书记说:“医护人员的辛苦是为了大家,我们就一定要给一线人员一个坚实温暖的战斗堡垒。”

  三府湾社区委员朱伟强:一声到 一生到!

image.png

  三府湾社区委员朱伟强同志因为当过兵,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在哪都能看到一个身着荒漠迷彩大衣的身影:核酸采集信息、给群众发放爱心蔬菜、支援雁塔、给受疫情影响的困难求助家庭筹集物资,都有他的影子。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有居民在群里发出求助,朱伟强主动与其联系,入户了解立马筹集物资,并且把自己家的一袋面粉送到求助家庭手里;在发放政府爱心蔬菜工作中,为了确保群众“不落一户,不忘一人”的原则,朱伟强带领志愿者挨家每户将蔬菜发放到每一家手中,他对志愿者们说“今晚我们能今天能参与这个工作是无比荣幸,因为这次是通过咱们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里面...”朱伟强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一名退伍军人的党性。

  越是关键时刻,越见精神品质;越是重要节点,越看担当作为。“兵支书”,作为“兵”,他们铭记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作为社区书记,他们又必须是辖区上千上万居民的“排头兵”“领头雁”。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新城区的“兵支书”们第一时间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冲在防疫第一线、守护社区居民的平安,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与担当,成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排头兵”,体现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作风。



来源:新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杨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复工复产城管护航|精准施策 靠前服务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