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胡鑫宇案后 8000条讨论帖告诉你“抑郁的年轻人正在经历什么”

要闻 九派新闻 2023-02-09 14:19:34

  近日,胡鑫宇案告一段落,官方认定其系自缢死亡,一时间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话题,再度掀起了舆论的浪花。

  截至2月7日,在豆瓣上关于抑郁的讨论小组共计104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抑郁症的哲学治疗”,创建于2020年8月,共计有6.1万人参与,2年半以来共计发帖7919篇。九派新闻记者仔细爬梳了这些讨论帖,尝试寻找那些抑郁的年轻人于二进制世界里留下的蛛丝马迹。

  1.深夜emo,超3成抑郁症发帖集中在晚上10点后

  “让我们把失败变成胜利,变成积极的、高尚的东西。”

  2020年8月26日的中午,一名叫“箫扬”的网友在豆瓣上创建了“抑郁症的哲学治疗”讨论小组,并在该组的首篇讨论中写下上述寄语。

  10天之后,有一名叫“苏打soda”的网友在这个小组里写下第一篇关于抑郁症的发言——“我仿佛是一个冷眼旁观自己的路人”,倾述了自己情绪中的烦恼。

  “箫扬”回复道,“我不太肯定楼主的帖子该发在这里。”尽管如此,但他并没有删掉这篇发帖。自此,该讨论小组就成了不少饱受抑郁症折磨患者情绪交流的“树洞”。2年半的时间里,该小组的发帖数高达7919篇。

\

  △2022年该小组发帖总数2999条,同比2021年下降了29%。

  2021年10月,讨论小组的发帖数迎来历史顶峰,单月发帖数达558条。无独有偶,2021年深秋,大众关于“抑郁症”的关注度也空前高涨。根据微博热搜引擎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共有95个热搜,其中2021年10月相关热搜数量最大,单月就有14条之多。

  在这些热搜中,有两个数字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1年,世界上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抑郁症就诊率不到20%。

  许多人就在“抑郁症的哲学治疗”的讨论小组里发帖,或是聊以慰藉,或是抱团取暖。

  豆瓣数据显示,这近8000篇帖子由3885人发布。66%的网友都只发过一次帖。发帖超过10次以上的仅有54人。有一名叫“sallylee”的网友,她2021年累计发布了70条帖子,随后却销声匿迹。像所有匿名于网络的人一样,她来自何方又去了哪里,无人得知。

  九派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3年来,从发帖时间上看,36%的帖子发布时间分布在深夜时段,22点-凌晨5点的发帖数有2637篇,占比34.2%。尤其是每日的0点,单小时占比达7.3%,是一天中发帖最多的时段。

\

  当“正常人”于睡梦中发出幸福的鼾声,无眠者通过发帖焦灼于自己的无眠。

  2. 超15%的抑郁症讨论帖谈及家庭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其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

  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提到,引发抑郁症最大的诱因是情绪压力,占比高达86.3%。

  因此,在“抑郁症的哲学治疗”小组中,就不难发现大部分组员也都在描述自己的心境问题。豆瓣数据显示,近8000条讨论帖中,抑郁、痛苦、焦虑、害怕、崩溃是描述心境出现的最多的词频。

  值得注意的是,“自己”作为关键词出现了3570次,是“他人/别人”次数的3倍。

\

  另一方面,许多青年抑郁症患者,往往有突出的家庭矛盾。上述《蓝皮书》显示,68.5%的患者认为,自己得病的原因源自家庭亲子关系。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

  对于家庭紧张关系的描述,同样渗透在“抑郁症的哲学治疗”小组的标题中。数据显示,累计有1241条帖子提到了家庭/父母。其中,有296篇论帖在标题就直言不讳地表达出和家庭的矛盾。例如“我用鲜血打破了父母的期望”“父母一直付出,感觉自己是负担又不想回报是我最大的痛苦”等等。

  除了表达情绪以外,不少网友希望在豆瓣小组中寻求帮助和抱团取暖。数据显示,近8000条讨论中有2147条的帖子标题属于提问句。从抑郁症的治疗到心境分享,无所不包。

\

  △可以发现,该小组讨论度最高的问题,都在鼓励抑郁患者彼此分享。

  讨论度最热烈的问题,发生在2022年的6月,网名“弗兰题”的豆瓣网友,在深夜发起了提问:“钱可以改善大家的抑郁处境吗?”累计有2109名网友参与了投票,445名网友参与讨论。

  这种抱团讨论的热烈景象,是否也在提示一个问题:如果家庭内的沟通交流是畅通的,这些年轻人是否还需要游走于网络之间?

  3. 结语:让致人死命的子弹啪嗒落地

  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社会亟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抑郁症的治疗与诊断,在2021年11月,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抑郁症的重视,无疑有助于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本文对8000条网帖的分析,揭示出这样的启示:

  其一,抑郁的年轻人期望走出抑郁,深夜网络倾诉是路径之一,但未必是最佳的路径。

  其二,家庭因素是导致抑郁的重要“策源地”,也应当成为消除抑郁的“主场”。

  其三,关注青少年抑郁,最专业的人和最亲近的人都需要再深入几分。

  作为“抑郁症的哲学治疗”讨论小组组长的“箫扬”,如今在该小组的首页写下这样的话语:“抑郁的世界在尼奥眼中忽然变成一列列自动运行着的二进制代码,子弹停在空中,任他好奇地审视。这几秒钟前还能致人死命的金属,啪嗒落地。”

  让抑郁症这种“致人死命的子弹”啪嗒落地,这不仅是“箫扬”的愿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景。

  撰文:九派新闻记者付聪

  设计:宋单蕊



来源:九派新闻

编辑:王蜀周秦

相关热词搜索: 胡鑫宇 抑郁症

上一篇:成都街头现“飞鸟撞树”现象 网友疑为灾害前兆?专家解答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