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陕西品牌 > 正文

陕西高校“三项改革”试点春风劲

陕西品牌 西安发布 2023-04-26 10:43:19
\

  腾远煤矿三维智能综合管控平台。

  原标题:陕西高校“三项改革”试点春风劲 “研究院+公司”模式助科研成果“落地成金”

  我省“三项改革”实施以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创办企业的热情,但系在科研人员身上的“细绳子”还有不少,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探索。

  今年2月份,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省今年首批遴选支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展“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试点高校都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对部分试点进行了走访。

  露天矿开采有了全矿智能调度“超级大脑”

  “你看,这是腾远煤矿露天矿开采现场,这里已实现无人开采,这些有序流动的光点,其实是在智能工作面一辆辆无人驾驶的运输卡车,它们会‘思考’,能自动避障、能自主编队完成全流程工作。”4月17日上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里,记者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正前方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远程管控的全国各地近30家煤矿生产的实时场景,操作这个“全能”系统的只有一个工程师+几台电脑。

  “我们构建了全矿智能调度‘超级大脑’,实时进行调度优化模型计算,选择最优路径,全局或局部车流规划,自动发出调度指令。”工作人员介绍,正在工作的是“露天矿智能装备及集成管控系统”。

  这个“超级大脑”是如何“诞生”的?记者了解到,2022年,腾远煤矿联合西安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加大技术攻关,攻克系列技术难题,共同研发了“露天煤矿无人开采及绿色智能生产综合管控”等系列关键技术,把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技术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实现露天煤矿设计-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

  “现在的腾远煤炭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综合成本大幅降低,年减少排放量达5000吨,为我国露天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新样板。”该煤矿一位负责人表示。

  探索“研究院+公司” 努力实现“无人矿山 ”

  作为今年首批三个试点高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点探索的正是“研究院+公司”成果转化培育一校模式。

  以博士生导师顾清华教授团队为核心的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就是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所和西安市智慧工业感知计算与决策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和技术成果,以“研究院+公司”模式组建,致力于智慧矿山建设,专注于露天矿、井下智能开采及管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露天矿智能装备及集成管控系统”,是顾清华团队深耕矿山16年的结晶。彼时他还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跟随导师走进矿山,扎根矿山,调研现状后,种下了“智能采矿”梦想的种子。

  16年来,团队触摸了不同矿山的“痛点”,一一给出解决方案,让采矿效率更高,更安全,更环保。除露天矿外,顾清华教授团队在矿井斜坡道的智能化改造应用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标是零碳、智能、安全、高效的露天无人连续开采模式,最终实现‘无人矿山’。”顾清华说。

  目前,该团队在多金属多目标配矿、集群智能调度、新能源无人驾驶、5G无人采矿管控、低碳生态化优化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省部级等科研奖励10余项。“智慧矿山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洛阳栾川钼业三道庄钼矿、马钢集团南山铁矿等不同矿山行业,应用落地上线总车辆数5000+,排名行业前三。

  试点探索新模式 为成果转化“铺路架桥”

  30多年的科研积累,16年的攻关研发,一朝成功。但科研成果转化之初,“如何才能把这么好的科研成果让更多对口企业知晓、采用?”顾清华和当时的不少科研团队一样,也遇到“不敢转”、“转不了”等问题。

  从最初团队只有6人,每年最多能服务一个矿区,搭载“三项改革”试点的春风,尤其是“研究院+公司”转化培育一校模式,给顾清华的团队吃了“定心丸”,为科研成果插上了“翅膀”。

  “听到导师顾清华的科研团队要组建公司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决定主动‘归队’,现在团队仅核心技术成员就有20多个。”团队一位成员说,眼下大家正各自发挥优势,科研成果正迅速“飞向”多个矿区,被使用、认可、传播向更大的市场。

  顾清华科研成果转化走向正轨,作为“核心技术”参与到以“采矿”为主的产业链中,推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奔着“零碳”、“无人”的共同目标快速迈进。这背后,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项改革”试点在为其“铺路架桥”:

  要解除原有科研管理方面机制体制的束缚,为包括顾清华在内的科研人员“松绑”,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问题,核心“钥匙”就是“研究院+公司”全链条成果转化创新模式。其中,“研究院”主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创新团队,整合高校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通过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或基地,以当前行业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难点为重点,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基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为产业化、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有限公司”是以行业科技需求为导向,研发、转化、孵化产业技术,以高新技术引领企业发展为宗旨的独立法人公司,主要推进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转移和孵化,并将在实际应用和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关键技术问题反馈到研究院进行进一步研究。

  “‘研究院’在后端,汇聚整合高校学科、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型企业基础研究后劲不足的问题;‘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在前端,通过企业的需求来牵引研发方向,让成果产生的时候就对企业有用,高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先后涌现出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膜分离等一批创新性技术,以及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组建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10余家科创企业。其中,仅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就相继孵化成立了8家公司,目前公司总估值已超20亿元,受到诸多投资机构的关注,累计融资2亿元。

  “三项改革” 让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市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绝不能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力促“转成功”“快转化”。近期陕西印发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共10个方面27条,努力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放大效应,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陕西还依托高校,全面探索实施“三项改革”的新举措、新模式,鼓励综合试点高校先行先试,快转多转,孵化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打造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层面经验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创办企业的热情。

  “以‘三项改革’综合试点为抓手,采用‘转一批、扶一程、蹚新路’的工作思路,遴选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培育项目等三类18个项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孵化、产业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还通过修订业绩考核和人事评聘制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将成果转化股权和收益的90%最大化奖励给研发团队,并且依托秦创原这个好平台,在全校营造了“人人关注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成果转化、高度认可成果转化”的良好转化氛围,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工作总体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

  如今,“三项改革”正成为我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首批“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中的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股权管理新模式、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团队试点改革新路径,在“三项改革”和秦创原平台的“加持”下,正加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真正让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市场“落地成金”。


来源:西安发布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高校“三项改革”试点春风劲

上一篇:陕西警方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