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7-10 07:15:52 编辑:宁姝媛 版权声明
7月9日,参访团成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参观考察。
本报记者 梁易炜文/图
一条丝路,万千回响。古丝路起点的新故事,在唐风市井的烟火气中、在智慧温室的灯光下、在奔驰的“钢铁驼队”间流淌。
7月7日至9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参访团深入三秦大地,足迹遍布西安、杨凌多地。3天时间里,各国的政要、智库及媒体代表,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烟火气中沉浸,在杨凌的智慧温室里惊叹,在秦俑的千年凝视下沉思,在中欧班列的汽笛声里畅想。一幕幕场景,一句句感言,描绘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画卷。
盛唐灯火照见文明交融
夜幕低垂,西安城墙永宁门灯火辉煌。瓮城内鼓乐齐鸣,《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的恢宏场面,让吉布提争取进步人民联盟常设行政机构主任易卜拉欣·伊斯曼·罗布莱深深着迷。“音乐的韵律和节奏非常独特,弹奏的乐器如此精美,我欣赏每一个美妙的时刻。”他说,“对我们而言,中国不仅是好朋友,更是像家人一般的兄弟,这份情谊源远流长。”
佛得角争取民主运动媒体助理瓦尔基里亚·洛佩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她被眼前的盛唐图景深深吸引。“演出非常美,让我十分感动。”她坦言,“虽然不太了解演出的故事内容,但这里的文化、环境,甚至是食物都让我非常着迷。”初次来中国的她,在这里找到了与东方文化的奇妙共鸣。
葡萄牙中国观察研究所所长鲁翊君是第四次造访西安。“对于欧洲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惊叹,它给了我们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创新灵感。”他表示,“中国不仅在改进技术,更在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从5G到电动汽车再到中国空间站,这些进步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改变着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
智慧田畴孕育共同未来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参访团感受中国农业科技脉动的窗口。在智慧农业示范园,走进集装箱改造的植物工厂,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所长罗兰多·卡尼萨莱斯被眼前垂直种植的蔬菜所震撼。“这预示着伟大的未来!”他说,“中国通过国际合作传播现代农业科技,这让我们看到广阔的前景。洪都拉斯的企业一定会对此深感兴趣,期待能在该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同样被这项技术打动的还有乍得爱国拯救运动总书记办公室副主任乌特曼·阿卜杜勒卡里姆·马哈马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在农业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用集装箱进行种植的技术对我们国家很适用。乍得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迫切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我回去要写份详细报告。”
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园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精确调控乙烯浓度和温湿度,不仅确保果实口感更佳,还将货架期延长了15天,帮助果农增收。先进的种植理念和实用的保鲜技术,为同样渴望提升农业效益的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钢铁驼队”拉紧共赢纽带
西安国际港务区,高大的龙门吊下,集装箱层层堆叠,中欧班列(西安)整装待发。
也门社会党副总书记穆罕默德·米赫拉菲站在繁忙的站场,感慨万千:“参观后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拥有未来!中国通过项目与合作,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他追溯起悠久渊源,“数百年前中国船队就到过也门。我们衷心祝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大成功,并热切期待与中国密切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远处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线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和菜籽从这里走向人们的餐桌。
伊拉克共产党副总书记阿玛尔·巴亚提仔细观摩了生产流程,并体验了“面”的制作。“我看到这里的工厂规模巨大,产量惊人,这次访问很有意义。”他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我们非常希望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等契机,借鉴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经验,为伊拉克打开经贸合作的新大门。”
跨越时空对话文化瑰宝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00余尊陶俑肃立坑中,无声诉说着古老文明的辉煌。
刚果劳动党负责培训和外事事务常务书记阿赛尔·阿尔诺·恩丹加一马康达虽是第十次访华,却是首次踏足陕西、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
“中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上做得非常好。”他观察入微,“从政策上就能看出,中国极其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深知,不重视传统、不回顾过去,就无法找到自己的根。能深入了解中国,跟随中国脚步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我深感骄傲。”
10年前曾留学中国并参观过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多哥部长会议主席府专员阿比黛·捷瓦菲,此行故地重游,感触颇深。“变化非常大!”她赞叹道,“秦兵马俑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保护好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
3天的行程结束,参访团成员带走了对陕西的记忆,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中国在探寻一条与世界、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古老的丝路精神在这里焕发出照亮前路的光芒,温暖人心,连接世界。”葡萄牙中国观察研究所所长鲁翊君感慨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