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9-28 15:52:13 编辑:方正 作者:任婷 版权声明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这个陪伴了家人74年的老物件,藏着她父亲书写的爱国故事。

  当年父亲想为抗美援朝做点什么

  于是有了这枚月饼模子

  陈巧玲老人家住西安市城东一小区,9月2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老人家里,看到了老人一家珍藏的刻有“抗美援朝”四个字的月饼模子,模子保存得很好,正中央刻着一个五角星,直径有12厘米。

  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讲起当年父亲的故事,眼睛里全是泪。“1951年,那时候我父亲在西安解放路经营一家饺子馆,当时正好是抗美援朝时期,父亲特别爱国,当时我15岁,父亲带着我上街游行,大喊‘打倒美帝国主义’。”陈巧玲老人说,“父亲说他还想再为抗美援朝做点什么,中秋节快到了,他就想到制作一款月饼出售,他请了木匠做了这个模子,刻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模子好了后,父亲每天做月饼,用成本价卖给市民,遇到生活困难的街坊就免费送,这款月饼当时得到很多人喜欢。”

  老人说,父亲用质朴的方式传递爱国热情。此后多年,每逢中秋,这样特殊的月饼从未缺席。

  后来,陈巧玲一家人搬到了西安城西南小巷居住。2007年,陈巧玲弟弟写了一篇关于“抗美援朝”月饼故事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比我妈小5岁,辗转打听,找到我家,说她当年吃过我家制作的‘抗美援朝’月饼,谈起爱国、保卫国家,特别感慨!”陈巧玲老人说着,拿出自己母亲与这位老人的合影。合影里,两位老人手捧“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每年陈家姐妹都会自制“抗美援朝”月饼赠送亲朋

  回忆起已去世多年的父亲,离不开“爱国”二字,父亲除了留下了这个“爱国”月饼,还留下了其他精神品质。“我家兄弟姐妹6人,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父亲的微薄工资生活。但我们上学时,父亲拒绝助学金,他总说,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咱要自己解决困难。”陈巧玲老人说,她退休前是一名语文教师,父亲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深深影响着她和兄弟姐妹。“我一直想提笔将父亲的故事写下来,但每次一提笔就会泪如泉涌,不知如何书写才能淋漓尽致展示父亲的精神世界。”说着,陈巧玲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擦起了眼泪。

  现在,这枚月饼模子已经成了陈家的“传家宝”,随着月饼模子传下来的,还有当年制作月饼的流程工艺。每年中秋节前,陈家姐妹都会自制“抗美援朝”月饼,不出售,而是赠送给亲朋好友,希望能把父亲的爱国热情传递下去。

  9月27日,今年的“抗美援朝”月饼新鲜出炉,陈家姐妹向记者发来了月饼的照片。陈巧玲老人说,这枚月饼,象征着保家卫国,也象征着团团圆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实习生 贾越/文 强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