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新闻编辑部有一群闷骚小编。
人事招聘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照着“不闷骚不接收”的标准招的人,来来去去的,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闷骚+神经质”。萌不萌的不知道,二不二是常有的事。以下,就是这群小编们隔三差五遇上的事——如果你有生之年曾萌生过要当编辑,或娶个女编辑,嫁个男编辑,那请详读,别错过——不是每次走岔路都有好心人拉你回正途。
【第贰贰期:论韩餐湘菜是如何看人下菜的】

知道为什么本栏目叫“下辈子不当编辑”吗?作息不规律不重要,每天被凶杀暴力刷脑壳也不重要,可是,小伙伴们都消失了,难得有休假别人都上班饭局组不起来只能家里蹲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编辑的盆友们都是编辑,一群编辑组团只好去刷小馆子!别问为什么不高端,不大气,不上档次,编编的世界,你们可能不太懂。
什么?挣得少,吃不起?
呵呵……
欧巴很火,韩餐填胃填起来

韩剧里一出现全家人围桌就餐的画面,编就森森滴有种不厚道的优越感。零零碎碎地摆了四五碟,也不外乎是泡菜,萝卜、腌黄豆和小银鱼,单从分量上就略显弱势。如果有外出就餐的镜头,就成了各种烤五花,炒年糕的天下,牛肉那是属于清潭洞的。编对韩餐的印象很片面,估计说完下面这段会被喷,不过无所谓,编从来就不怕被喷,谁喷谁就是韩粉呗,一只只都暴露了。
言归正传,编对韩餐的印象就是各种拌饭、各种豆腐汤、泡菜汤、大酱汤,还有烟熏火燎的烤肉,当然少不了一碟子青椒和一大盘生菜。
好不好吃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放开了吃,你会觉得自己的胃贼能装!几根豆芽菜,一勺子辣酱加上半生不熟的一颗蛋,几擦子黄瓜就能让你撩开袖子,热火朝天地吞下一大盆米饭,还要啧啧地假装矜持“哦呦,好像吃太多”,然后眼疾手快再插几筷子紫菜包饭、辣炒年糕。 回家仔细想想,每一样都是扎扎实实的碳水,和工地上抄起脑袋大的馒头凑活一顿中午饭的蜀黍们有什么区别??
自从星星火了,教授火了,韩餐又添了新成员——炸鸡,终于不是碳水了有木有,可是一大块12块的鸡排,你真的敢咽下去么?好想知道这么多的鸡排——那些为韩餐捐躯的鸡们生前过得好不好?
不怕碳水摄入过多会肥死的,可以沿着编们变胖的轨迹,往师大路深处走,有一家有拌饭有酱汤的小馆子还不错,店名两个字。编就透露这么多,自己找去。
结石很痛,辣辣的湘菜塞不起

编们常常需要昼伏夜出,一天喂自己一顿是常有的事,早饭咽不下去放心早餐随便饿自己个胃穿孔或胆结石也不是没有,但总有那么三两只胃就是各种地耐操,地沟油的盒饭,边角料的卤煮吞下去也不见肠穿肚烂,顶多拉稀几日,重又生龙活虎。有那么一阵子,编们懒得往远的地方挪,就近随便对付一顿午餐,于是隔天早上,编们的对话就变成了如下:
编A:我昨天拉肚子了。
编B:我还好,没反应。
编C: 肯定是昨天中午那顿吧啦吧啦(各种阴谋论揣测,地沟油什么的都是轻的)
然后到了中午,编们依然犯懒,于是一个个迈着小短腿继续去会导致少数人拉稀的馆子。
鉴于编们总是抱持着中午随便对付了一顿的遗憾心理,每每赶上休息日,总是想找个不那么容易让人拉稀的馆子吃一餐,不求贵,但求和平时吃得不一样。
凉皮啊,盒饭啊,拉面啊,假期中请能滚多远滚多远。
轮值编和闷迪常去一家湘菜馆,用一个小清新最爱的词来形容就是,我们很迷恋那家菜馆豁了口的碗和碗里多到看见就自动分泌唾液的辣椒。
而且,每次去吃,都能充分体现出轮值编和闷迪的身体是多么地健康!
首先,那家有道被点次数最高的菜叫金钱蛋,满满一碗躺在辣椒里的鸡蛋,是患有结石的编们闻之色变的。
其次,数不尽的辣椒,足以让有胃溃疡的编们彻底崩溃。

如此挑人的馆子,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目前还没有结石和胃溃疡的孩子们,请乘车到大差市站下车,沿大差市往南走,到东四道巷后向东走200米就可以到这家馆子。下午5点开门,可以先到对面超市买两瓶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