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新闻编辑部有一群闷骚小编。
人事招聘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照着“不闷骚不接收”的标准招的人,来来去去的,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闷骚+神经质”。萌不萌的不知道,二不二是常有的事。以下,就是这群小编们隔三差五遇上的事——如果你有生之年曾萌生过要当编辑,或娶个女编辑,嫁个男编辑,那请详读,别错过——不是每次走岔路都有好心人拉你回正途。
【第柒拾期】:手账到底是个什么鬼?

一说手账,估计好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这样的:
花里胡哨的本子,花里胡哨的胶带纸,配上“今天吃了6个烧饼”“昨天花了95块”的流水账记录。

极端点的会想,手账是个精细活,没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至少也得是手绘达人。

普通人基本只有眼馋的份儿,看手账跟看绘本没太大差别。
这都是对手账的误区。
本期编辑故事,我们来聊聊手账到底是个什么鬼?
时间倒回三十多年前,当时的手账其实是日本公司配发给员工的文具之一。封面的背后常常印有公司的宗旨和口号,最后几页还印有总公司、分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一览表。
随后日本进入经济不景气时代,终身雇佣制瓦解,手账被重新定位,开始被当做管理梦想和目标、孕育灵感和创意的工具。对手账加以定制,能够让有限的时间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正是这种有目的性的对手账的利用,让手账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变化。
很难明确地列举出手账使用类别。比较多见的一类是个人管理,一类是旅行记录。后者对手绘和绘版、排版等等都有近乎强迫症的追求,手绘能力强的人做出来的旅行记录的确能让简单的旅程看上去格外文艺和小清新:

但手绘游记绝对不是手账的唯一目的。
管理梦想和目标、孕育灵感和创意,基于这样的初衷和目的,市面上出现了好多和手账结合的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和方法。微博红人“潇洒姐”王潇曾连续更新她产后运动瘦身的过程,并且也是能率手册的受益者,她的“趁早小组”带动了不少通过手账管理生活的年轻人,也推出了自己的能率手册“趁早”。
国内有许多人都是因为阅读熊谷正寿的《记事本圆梦计划》而踏入了手账坑。熊谷正寿也是手账的受益者。他从21岁开始随身携带手账,并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梦想管理,预设15年的未来年表,并成功实现自己在20多岁时写在手账上的梦想。一个高中辍学生,利用圆梦手账在十五年后实现自创公司股票上市,并且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公司GMO集团创办人。
熊谷正寿根据自己的手账开发了一整套的梦想管理方案。
梦想金字塔,未来年表等等手账名词,都来自于他。

利用手账管理梦想、时间、个人效率等等,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熊谷正寿的圆梦计划外,对手账文化进行了多年研究的馆神龙彦也有相关的书籍出版,从使用到如何改造手账都有涉猎。另外,杂志书《文具手贴》《知日》也有一些值得参考的地方,但不建议都买,入门级别的上网荡一本《知日·手账最高》足以。
泛泛来说,除了旅行手账外,日常使用的手账其实因人而异。可以是一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家庭生活的梦想实现簿,利用时间饼、一日一页、周月年计划等来重拾工作乐趣,管理自己的时间,告别拖延症、多动症、强迫症以及选择障碍症;也可以单纯就是一册丰富业余生活的万年历,追剧、减肥、管理大姨妈、无事可干时写点小随笔。
所以,不会手绘,不懂排版,一样可以记手账。区别仅在于,你的手账是用来管理梦想,还是单纯就是一本手写的记账本。
附上手账书单,给跃跃欲试先入坑的人。至于手账为啥是个坑,我们下期再聊。
——————手账入门书单——————

《笔记本圆梦计划》
《最强手账改造术》
《瘾:手绘笔记》
《笔记女王的手账活用术》
《断舍离》
《如何高效学习》
《知日·手账最高》
《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