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

西安市文物局孙福喜副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第二代考古队队长安家瑶女士
华商网 刘斌 独家网罗 27日,曲江论坛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学术研讨会继续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凤鸣九天大剧院举行。下午2时,为让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充分了解大明宫挖掘以及重建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老中青三代大明宫考古专家组队长齐聚曲江,汇报50年考古成果。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57年起肩负重任,开始对大明宫区域的探寻和挖掘,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代大明宫考古工作队队长古国强介绍了考古队员们对大明宫的考察情况,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7年3月至1961年底,这一阶段着重搞清大明宫的规模,纠正了一系列历史记载的错误,绘制成了第一张测绘图;第二阶段为1962年至1994年,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大明宫区域主殿--含元殿的深度挖掘,并出版发行《唐大明宫》专刊报告,全面向社会公布了大明宫的考古发现成果;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开始脱离了单纯的考古发现,而是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向遗址保护。
经历过三个阶段的考察,最终确定了唐时大明宫的宫墙周长7375米,西城墙长2256米,北城墙1135米,东宽2310米,南1674米,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的历史盛景。
大明宫考古奠基人、第一代考古队队长、现年已经84岁高龄的马得志队长激动地说:"做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得知大明宫要重建要重现历史辉煌,我是非常激动和非常欣慰的,50多年了,它(大明宫)凝聚了我一生的心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第二代考古队队长安家瑶女士做了陈述总结,并从技术角度对当年考古工作的艰辛做出了诠释,赢得了中外专家的一致赞誉。
西安市文物局孙福喜副局长对三位专家所带领的团队,这些年来付出的努力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没有它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西安大明宫的辉煌未来!"
孙局长代表陕西省文物局,对大明宫遗址的未来复兴计划做了介绍,希望中外规划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