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号,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唐城宾馆召开

来自10个国家及组织的200多名代表参与本次大会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中国丝路保护及申遗情况
本组图片由华商网记者 刘强 摄
华商网 刘斌 独家网罗 10月31日,来自10个国家的200名代表共聚西安,参加由国际古迹遗址学会(ICOMOS)、中国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交流各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方法和原则,为推动联合申报工作创造条件。
10国代表及组织200名专家共论丝路申遗
据悉,参加这次国际性研讨会的专家来自中亚、欧洲等丝路沿线,包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而-佩塞特,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政府副市长韩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事处代表杜小凡,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体育不副部长兼文物局局长拉什比克等涉及10个国家及组织,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址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孙福喜介绍,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欧亚、中亚直达欧洲、北非,穿越27个国家(几乎四分之一的地球),全长8000公里,中国段就达4000公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融合、交流、对话之路,两千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将中亚、中国以及中亚以西的国家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古迹整合在一起,作为跨国界线形遗产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总体思路,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付出了长足的努力。作为丝绸之路申遗的最主要国家,中国举办“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了各国代表们的一致称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是非常必要和具有前瞻性的”。
中国曾有将丝路著名遗迹单独申遗的打算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透露,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曾有将丝绸之路上条件比较成熟的遗迹单独申遗的打算。
1994年,中国开始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同年,将交河遗址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进行了申报,但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而在当年年底撤回了申报请求,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联合各国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另外,由于《世界遗产名录》缺乏有效的考察评估机制,逐渐显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形,为此2000年和200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分别颁布了《凯斯恩决定》和《苏州决定》,提出了对世界遗产的申报进行控制,规定从2006年起,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每年至多可申报2项世界遗产,申遗难度加大。中国是世界遗产资源大国,目前列入申遗准备名单的已达34处,按照新的规定,即便现在起申报世界遗产,也将排到十几年后才能全部完成。
童明康指出,将丝绸之路作为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同世界各国遗产一起作为整体遗产申遗,是目前最符合各国利益的做法,这样就可以有效整合丝路文化资源,形成行之有效的遗产保护办法。
西安寻求丝绸之路文物资源大市地位
目前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138年,即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此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公元6世纪至16世纪东西方之间的频繁交流,都在古都西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沉淀。基于这些历史因素,目前世界学术专家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长安(今西安市)。
据国家文物局意见,西安市目前有6处14个文物点被列入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文物单位都处于汉唐都城长安及其附近,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这些文物遗址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唐长安城兴庆宫遗址、唐长安城天坛遗址、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唐长安城延平门遗址、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唐长安城大雁塔、小雁塔、鸠摩罗什舍利塔(草堂寺塔)、兴教寺塔(玄奘墓塔)、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华觉巷清真寺)等。
孙福喜说:“西安作为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中国城市,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文化遗产具有世界公认的系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人类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但是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市,我们仅仅有一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与西安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太不相称。此次专家推荐的14个申遗点如果申报成功,将会使西安列入世界遗产清单的数量大大增加,极大的提高西安在全世界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