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破了 污水排向护城河,还有6处排污点没有完成改排,护城河每秒“吞污”0.2立方米

在文昌门附近一处斜坡上,暗洞里不断有污水流向护城
河
实习记者 董国梁 摄
“西安文昌门以东护城河北侧河堰上,有一个污水管道往护城河里流淌污水,已经很长时间了。”日前,市民李师傅反映了这一问题,记者曾到现场查看,发现情况确实如此。据了解,此处排污点已于去年年初改排成功,此次可能是管道老化,被污水冲破所致,市政部门已着手调查。
10月29日上午,在该污水流淌点,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污水汩汩外流,并漫过河堤流进护城河内,乌黑色的水与河中原来的清水混合,形成明显的反差。
据环城公园管理人员介绍,护城河原本的“角色”就是西安市区排泄蓄洪的重要设施,以前仅流入护城河污水的管道就有72条之多,1999年西安市政府投资,对流入护城河的污水管道进行截流改排,使污水量大为减少,城河水质大为改善。而文昌门处的污水点,由于管道老化,可能是被污水冲开的。此外,因存在技术等各方面问题,护城河沿线仍有其他6条污水管道在继续排放着污水,流量约为0.2立方米/秒。“由于污水管道改排是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护城河的污水管道改造问题由西安市政管委会解决。”该管理人员称。
昨日下午,据西安市政热线一接线员称,文昌门处排污点已于去年年初改排完工,对于李师傅反映的问题,他们表示已派人前往抢修。而火车站及尚俭门东侧的排污点之所以未实施改排,是由于此处的污水管道改排要与附近大明宫地区的整体改造结合施工,且目前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批准,所以暂时未进行施工改排。
从排污到景观 护城河的角色转变
护城河就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甚至每天从城河旁经过,但您对它有多少了解呢?
■曾承担排污蓄洪重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护城河曾承担起了排污、蓄洪的重任,承担着城区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排泄任务,是市区的主要防汛蓄洪设施之一。尤其是下雨时,市区内的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通过排污管道流入护城河内。城河正常的蓄水量约在100万立方米,最大蓄水量为140万立方米。
1983年和1999年,西安市政府先后投巨资对护城河进行整治改造,重点是清理淤泥、污水管道截留、引水管道铺设及退水管道铺设等。2004年9月,市委、市政府又专门成立了城墙景区管委会,并对东门-东南角-建国门段护城河进行了水位抬高改造,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自此,护城河“卸去”原来的排污重任,向景观方面转变。
根据地理状况,护城河东南角高,西北角低,落差11.7米。护城河水最深处达8米,浅处1米多,水面宽约13-22米,共设各种闸坝10座,其中橡胶坝2座,西北角退水闸1座,大北门等处截流坝4座,东南角试验段景观水闸3座。
■绕城一周长14.6公里
据环城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一张姓工作人员介绍,护城河的水是有源头和流向的,“河里的水是活水。从城墙东南角处的入水口开始,最后汇集至西北角出水口,绕城一周计14.6公里。”护城河现有两个引水源,一是由大峪水库开始,经22公里明渠,18公里暗管到护城河东南角入水口;二是由黑河水源地,经曲江水厂退水管进入护城河入水口。城河退水由西北角退水口经5公里长暗管到漕运明渠后流入渭河。
■每秒要“喝”0.4立方米清水
为保证城河景观用水,考虑到初级雨水的影响,再加上水的自然蒸发及渗透流失,必须不间断以不少于0.4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城河注入清水,按此计算,每年需用水1260余万立方米。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杨小刚 实习生 何园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