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陕西省就没有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
主持人:陕西省作为一个文物大省,在申遗上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
孙福喜:多少年一直做的工作很多,具体到丝路申遗上,首先我们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做了多次的沟通,我们组织下面各个景点在治理环境、提供资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做了广泛的动员,同时把申报文本委托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做,使我们坐上国际直通车。
主持人:陕西省有哪些遗迹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呢?
孙福喜:陕西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重镇,没有陕西省就没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一个点就是秦始黄陵和兵马俑,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去积极的参与丝路申遗,就可以使我们的遗产数一下有一个,再加上这次申报的14处20个点,就会使列举数处于中国前列,就和中国古代发展中应该处的地位一致。
主持人:西安这次有14处遗迹列入丝路申遗的名单,这个是怎样划分出来的?
孙福喜:国家文物局就对丝路申遗中国境内的景点应该选举哪些,组织了专家论证,初期选择了128个点,最后降到68个,最终在今年7月吐鲁番会议上确定48个点,在48个点陕西省共有14处20个点,这些点的选择是这样的,通过文献、考古资料、专家论证提名,最后通过研讨提出来的。
主持人:有名的大雁塔、小雁塔都有,为什么没有标志性的建筑钟楼?
孙福喜:这里大家有一个误区了,大小雁塔即是唐代的建筑遗迹,又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标志性的建筑物,钟楼是作为另一种文化存在的,不一定作为丝路申遗。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还不如提出城墙为什么不在丝路申遗范围中,是在丝绸之路中起到作用的点,申遗有一个类别的划分,像城墙是列入国家另一个申遗的名列里面,我们丝路申遗并不是公元前3世纪到16世纪所有的东西都列入其内,是在文化交流中、商贸交流中起到积极作用的点。
主持人:古城西安申遗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孙福喜:优势就是多年在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性的工作,05年召开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会议在西安召开,很多专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们根据这些建议也做了很多工作,使我们西安的民众、老百姓对丝路申遗的态度、热情不断高涨,因为政府和专家重视,老百姓有激情,这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几个要素,一个是遗址本身具有突出的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同时要看当地政府态度是否积极,老百姓是否有热情,基础工作是否到位。在几个方面都是做的相对比较到位的,我们的优势是比较突出,比较明显的。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这样一个专门从事申报遗产的专业单位在西安落户,应该对促进西安、陕西省的申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比拟的。
主持人:您觉得劣势存在吗?
孙福喜:这次一下列入了14处20个点,对西安是6处,但是是20个点,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这些点散布的比较广泛,地域比较广泛,涉及西安市的8个区县,周边单位、群众涉及的比较广,环境改造也比较广泛,我们有着很大的困难,这不是劣势,而是困难,只要我们工作做的好,主观能动性强就可以得到解决。为什么?过去一个点,现在一下上14处20个点,而且时间很短,这次完成申报到2011年,现在已经07年年末了,时间短、任务重,分布的点多而广,这是这次申报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