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霄:驳茅于轼春运涨价论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一文。茅先生认为铁路春运不涨价的政策需要社会付出较大的成本,包括产生了一些铁路工作人员和票贩组成的利益集团,无助于解决倒票问题;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假票问题;春运不涨价使铁路部门没有解决售票问题的动力;同时也无法保障铁路部门的服务质量。茅先生悲观的认为春运问题几乎是无法解决的,涨价才是可行的办法。
窃以为茅先生此言谬矣。春运问题本质上是如何样在短期内把数量庞大的所有乘客送达目的地的问题,而不是茅先生认为的通过价格浮动达到部分运送的目的。
首先,倒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购票实名制解决。这个大家说的很多,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不用多说。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问题的产生也不是由于春运不涨价引起的。假票更不是春运不涨价引起的。茅先生本人也承认“当然假票不一定和春运有关。不是春运也会有。”不客气的说,铁路票价越高,票贩子和制售假票就会越猖獗。
其次,关于铁路部门售票系统的改造与否好像也跟春运涨不涨价不搭边。这个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决策问题。与铁路春运涨价完全没有关系,只要铁路决策部门今天决定要升级、改造自己的售票系统并且资金到位,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解决。并不是说春运涨价了那个售票系统就可以自动升级。
至于茅先生说的不涨价春运列车超员严重服务质量几乎无从谈起倒是事实。问题是涨价后使许多人在传统节日不能回家过年和不涨价导致的超员严重多数人(卧铺可以)无法享受到适当服务哪一种更不可取?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哪一种?我们无法想象要通过涨价剥夺一部分人的回家过年的机会来保障另外一部分人的服务质量,更何况后一部分的乘客可以通过卧铺或者乘坐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来保障自己应该享受的服务质量。茅先生的这最后一条理由也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在现有运力和其他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春运其间乘车人员过于集中的问题,许多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其中非常有建设性的一条就是错峰。通过对春运其间乘车人员的分析发现,学生和农民工是其中的主体。铁路部门可以和教育部门联系,延长春节假期而缩短暑假时间,这样就可以使乘车的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错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乘车人员过于集中的现象。
即使仅仅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春运涨价也是不可取的。假设如茅先生所说因为春运涨价而有一部分人放弃乘车,铁路部门在没有多运送乘客的情况下因为涨价而取得了比平时更好的效益。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只有铁路部门和铁路职工受益,社会承担了涨价的后果。如果我们在春运不涨价的情况下要解决春运问题,我们势必要增加运力,添置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因为这些交通工具的增加我们还需要新修铁路、公路、机场和火车站、汽车站、候机楼等基础设施。这样企业就可以得到订单,企业主和职工就可以增加收益,国家也可以增加税收。农民工也可以把节约下来用于额外支付春运涨价的钱用来购置商品,这又可以刺激生产的扩大。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刺激经济的发展,对于缓解人们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应该是非常有效的。这样包括铁路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可以享受到春运不涨价的好处。相信这个经济选择比茅先生的那个要好得多。
春运在不涨价,也不涉及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传统的情况下,不用增加运力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下我们也有可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茅先生一定要涨价才满意呢?奇怪。
以上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华商网立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华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