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听到一些毕业生纠结于究竟是该离开西安还是另赴他方,在西安待的这三四年,他们愈发看不懂这座城市。当初他们三五成群的坐在操场里谝未来,以为之所以没能弄清西安为何物是因为学校的围墙挡住了他们的眼睛。后来他们选择深夜翻出去看一看,却都相继崴了脚。
现在,那堵围墙再也不会被他们上,他们也永远失去了证明自己敢和学校对着干的机会。没有了围墙,他们反而找不到了方向。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想立足脚跟确实不像在宿舍倒立那么简单。他们吐槽西安租房难,房租价钱太贵。城中村由于渐渐的稀缺性,也有了待价而沽的资本,而第一份工作普遍的微薄工资,也能让人在酷热的夏天里透心凉。

有些人把大学当做一个十字路口,从进入校园的一天起,便已然明了自己的未来将走向何处,四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准备。所以待红灯亮起,他们便背上早已收拾好的行囊,在钟楼的哑声中启程。而有些人把大学当成一座迷宫,深知自己所持有的四年时光是为了从这里走出去,但经过漫无目的的胡飞乱撞,发现自己已经走不出去了。
世间没有一桩容易事,只有一颗软心灵。毕业之后,当四年的时光的转化为教室的余温,手中所持有的将是各自离开或留下的缘由。对于西安能不能留下人才的问题,一直有人争论不休。这其实是个掺了地沟油的伪命题,明知道扯淡,还讨论的津津有味。因为人才是社会自然流动的资源,是一只无形的手拉着他们走。除非你给这只手,也弄个户籍。
对于那些离开西安的少年,我们无缘目送,只望后会有期。而那些留在西安的伙伴,可能还在迷茫的想找到一堵墙好让自己停下来。此时说以后是否定在西安还为时尚早,但他们给了自己一个真正开始了解西安的机会,这伴随着坎坷与折途,可能行走至流年的某一处,有人看到幸兼不幸后会恍然,看懂了西安,也同时懂得自己日后该何去何从。
这座城市是好是坏,是去是留,均是稀松平常之事。唯有专注于本职,才是在一座城立足的真正本质。若能理解这一点,自然看懂西安,也自然看懂西安之外的云云诸城。
所以当你从校园的墙翻出来想看一看西安,还站在墙上的你,请盯好第一个落脚点。这将取决于你是否会栽一跤。
我们要有把现实活出浪漫情怀的气度,给琐碎的人生一种幽默。就像城中村被夷为平地,你反倒能飞驰在西安的房顶上。(文/张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