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堰五年之变 2011年2月21日,在七堰村灾民临时安置点居住的很多村民,原先的家房倒屋塌现在一无所有。 华商报记者邓小卫 摄
陕南移民搬迁的先行者
“7·18”洪灾后,七堰村村民被安置到山下过渡,在临时安置点过渡的还有周边几个村的受灾村民。此时,为了让山区村民避免受自然灾害之苦,省委省政府从长远解决问题,采取整体移民搬迁等措施,消除灾害对山区居民的威胁。
经过统一规划,七堰村与周边的新铺村、小沟村和金鸡村等4个自然村合并,并以受灾最严重的七堰村命名,规划搬迁安置1300户5000余人。当年9月25日,七堰社区集中安置点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此举也拉开了陕南山区大移民的序幕。
2011年5月1日,七堰社区首期88套安置房竣工,社区管委会对房屋进行了编号,通过摇号的方式,64户因灾“三无户”、“倒房户”首先拿到了新房钥匙。目前,七堰社区经过4年多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安置房屋627套,搬迁居民627户2450人。与此同时,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小学、幼儿园、供电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等都在加紧施工或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