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中医药事业如何发展 这些方面值得期待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19-10-27 07:07:00
[摘要]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意见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循证医学

  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中西医结合

  聚焦癌症、糖尿病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疾病预防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保健养生

  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亮点提要

  ○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

  ○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

  ○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未来目标

  ○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成就卓著,但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不足等问题。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为维护百姓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10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

  发挥优势

  发挥独特优势

  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因其“简便验廉”,中医药成为人们喜爱的治病和养生保健手段。

  如何让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与方法、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意见提出了不少实打实的举措:

  (1)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优势,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3)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在其他医院推广中医康复技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

  中药提质

  加强监管

  推动中药质量提升

  如何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中医药业发展,必须强化行业监管。意见指出:

  (1)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

  (2)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3)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严厉打击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品违法行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加大对制假制劣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人才建设

  培养中医“专才”

  让“岐黄之术”代代相传

  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

  但专家认为,院校教育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的传承困境。

  意见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包括: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

  (2)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经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师承教育继承人,符合条件者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

  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3)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中医药行业表彰长效机制,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

  经典传承

  挖掘“宝库”精髓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

  龙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汉方药,常被赴日中国游客列入购物清单。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汉方药源自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关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临床应用、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如何把中国人自己的经典名方,转化为品质高、疗效好的中药,造福百姓健康?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

  意见提出,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意见。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几千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不断收集、总结中医药宝贵经验,成就了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中医药融合,整理、提升临床经验更趋快捷高效,国人有条件也有责任让“宝库”更加充实。

  瑰宝创新

  加强创新突破

  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

  屠呦呦受中医典籍启发提取出青蒿素,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也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启示: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出更多原创成果。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但同时,我国中医药科研受到中药材资源保障、中药质量控制等瓶颈制约,亟须加强创新突破。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包括:

  (1)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

  支持鼓励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

  (2)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意见还提出,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据新华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谢磊

相关热词搜索: 中医思维 传承创新 西医学习中医

上一篇:第26届杨凌农高会落幕 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007亿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