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中国社会扶贫网在陕推广运行以来,我办围绕网络覆盖是基础、参与活跃度是生命、帮扶精准度是关键、网络影响力是前提四个维度,建立四支队伍,创立五级联动运行机制,扩大网络覆盖面;组建四大联盟对接需求,提高帮扶活跃度与精准度;实施五个创新,拓展网络功能,开创社会扶贫大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在“社扶网”注册用户491万,发布需求55.4万个,成功对接51.5万个,对接成功率达到93.03%,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网络平台,夯实工作基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工作部署要求,我办于2017年10月印发了《陕西省全面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在陕推广运行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委托省慈善协会承担运行,在省慈善协会设立中国社会扶贫网陕西省管理中心。
在推广运行工作中,我办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按照省市设管理中心、县设推广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采集点的组织架构,建立了“省市统筹指导、县乡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五级运行机制,加强培训指导,扩大了网络覆盖面。实施一网统筹、多网联动、双线推进、高效对接,苏陕协作五个创新,提高帮扶活跃度与精准度,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在登录注册工作中,我们要求:贫困家庭不漏一户,扶贫干部全员入网,党政干部带头注册,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省扶贫干部和信息管理员深入基层举办培训班,上门入户教贫困户发布需求,各级印发“社扶网”宣传品300多万份,举办培训班2000余期。有效汇集了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的全省社会扶贫互联网平台。
二、策划慈善项目,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众筹平台,为我省贫困户患者发起“血友病关怀计划”、“暖冬行动”、“新年添新衣”等40多个项目,累计筹款近百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了温暖,带去了关爱。二是以贫困户在社会扶贫网上发布的贫困需求为导向,利用省慈善协会公募资质,在全国性互联网公益平台众筹扶贫款项。先后入驻腾讯公益、轻松公益、支付宝公益、美团公益等多个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精心策划并有效实施了一系列公益众筹项目。尤其是每年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联合全省扶贫部门、慈善组织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共同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参与募捐。仅去年9·9公益日期间,省会平台推介项目达726个, 120万网民参与爱心捐赠,三天网上筹款11921万元,全年网上筹款17536万元。其中“爱心超市扶志”、“脱贫激励计划”、“扶智助学”三个项目筹款均在1500万元左右。助建扶贫爱心超市2053个,激励贫困户(资助生产资金)16488户,资助贫困学生8451名。
三、关注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社会扶贫网运行工作,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扶贫网运行工作的通知》,积极与各市、县管理中心沟通联络,全面掌握各辖区贫困户疫情情况,指导信息管理员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密切关注贫困户需求帮扶,广泛宣传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当得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设立了“救助困难患病家庭基金”后,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为我省西安、安康等地29名确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低收入冠状肺炎患者完成“救助困难患病家庭基金”的申报,每户获得了1万元关爱金救助。
四、抓典型树榜样,助力推广运行
2018年9月,我办在榆林市召开了“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榆林、米脂等市县开展社会扶贫网推广运行工作典型经验,表彰了一批先进市、县(区)扶贫办、管理中心及优秀信息管理员,专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运用工作的通知》,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
榆林市慈善协会承担社会扶贫网在本市推广运行工作以来,动员区县慈善协会积极参与,建立市、县、镇、村四支队伍,创立四级联动运行机制,积极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登陆发布需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注册帮扶。全市总人口注册占比、社会帮扶参与度和成功对接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市、县慈善会以社会扶贫网上发布的贫困需求为导向,组织线下慈善募集,联动多个网络平台众筹,有效地汇集了社会力量和资源,线下募集扶贫款物价值5000余万元,精准帮扶近20万贫困人口。另外,还创新搭建了“榆林爱心GO”微信平台,为榆林市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提供电商服务。
凤翔县扶贫办以打造“脱贫攻坚新品牌、社会扶贫新平台、社会动员新抓手、社情民意新窗口”为目标,以提升注册率、发布率、对接率为重点,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聚合社会力量,致力精准对接,助推消费扶贫,开创了互联网助力脱贫攻坚、全社会致力扶贫帮困的新局面。一是创办“同力超市”。在全力做好网上推广运行工作的同时,着力打造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下服务实体店——“同力超市”,成为贫困户和爱心人士“看得见、用得上、靠得住”的惠民平台。二是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将生活用品、产业扶持等需求转换为提供服务或者农特产品售出的形式,线上发布需求,线下在社区和旅游商店开设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专柜,在爱心企业开展贫困户农特产品展销会活动,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广泛动员社会爱心人士购买,助力消费扶贫。三是创新爱心超市运营模式。发挥爱心超市看得见、用得着的实体优势,运用互联网+爱心超市的模式,把全县40多家爱心超市的物资供给和贫困户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五、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消费扶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有关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社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动员更多社会各界力量关注中国社会扶贫网,参与爱心帮扶,开展消费扶贫。今年5月30日,我办联合省民政厅、省慈善协会等多个单位为商洛市8个县区举办了一场《我为秦岭来拼单》网络直播带货消费扶贫公益活动,以流量网红+知名主播+市县长加持直播带货的方式,从社会扶贫网陕西扶贫产品名单中筛选产品,由陕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陕西广电网络“秦岭云”在淘宝、抖音、快手平台推介16款特色扶贫商品。此次公益活动近40万名网友关注,直播带动销售收入74万元。
积极联系腾讯乐捐公益平台在有赞商城开设公益网店,借助省慈善协会公募机构资质,采取募集+销售的方式开展“爱心回礼”项目,与11个深度贫困县以及洛南县扶贫局、民政局联系确定上线的扶贫产品,并就产品的质量、价格、发货、协议等问题进行多方考察协商,策划文案设计上线项目,筹集的善款用于支持农产品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联合省商务厅、今日头条,开展线上培训,帮助省内300多名电商从业者提升应用新媒体能力。本次培训项目隶属于“百村赋兴计划”,在该计划中,全省各市、县(区)将联合今日头条逐步开展县长直播带货活动,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
经过不懈努力,我省网上注册量、贫困需求发布量、对接成功率始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电商扶贫成效位居全国第二,整体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先后四次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并荣获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最佳突破奖”。米脂、汉阴、凤翔三县入选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示范县十强行列。
编辑:王新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木市网络管理办公室:“网聚正能量·追梦新时代”之世界读书日公益宣传视频 下一篇:陕西网:联手战疫 —大学生义务辅导医护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