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王欢 通讯员 王希曦)11月8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正式开幕。今年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中国空间站T型组合体1:1展示舱精彩亮相珠海航展,让“天上宫阙”与“南海明珠”交相璀璨。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携载人航天工程三项产品Ka/S频段中继天线、Ka频段中继终端相控阵天线、中继1.2Gbps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亮相本届航展,重点呈现西安分院在通信测控与高速数传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展示西安分院的科技实力。
Ka/S频段中继天线“口”“耳”并用 为天地传递佳音
西安分院研制的Ka/S频段中继天线主要用于我国空间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中继终端。作为空间站与中继卫星通信的“嘴巴”和“耳朵”,它将空间站的状态和数据告诉中继卫星,同时倾听中继卫星发送的地面指令和数据,是保证空间站在轨长期稳定工作和支撑在轨交会对接、舱外活动、天宫课堂及空间站在轨状态实时监测的关键环节。
中继终端是航天器实现天基测控的主要手段。Ka/S频段中继天线是中继终端的核心产品,用于实现中低轨航天器与同步轨道中继卫星的指向跟踪和测控通信数据链路建立功能,具有波束覆盖范围大、天线增益高、可实现自动高精度跟踪等优点。中继天线发射入轨后,按照空间站在轨快速交会对接飞行任务要求进行转动,并实现对中继卫星的快速指向、扫描,配合中继终端系统实现捕获,建立星间链路。
星间链路建立后,中继天线将空间站数据通过中继天线发射给中继卫星,并通过中继卫星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同时,中继天线接收地面通过中继卫星发送的指令和数据,并通过中继终端传输到相关系统和航天员。通过中继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空间站测控和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实现接近100%的测控覆盖。
Ka频段中继终端相控阵天线为天舟货运飞船打造精品
西安分院研制的Ka频段中继终端相控阵天线用于天舟货运飞船,可以实现大区域测控覆盖和高速率数据传输,可实现关键事件全程跟踪测控、在轨异常及时监测处置的功能。
Ka频段中继终端相控阵天线和以前的天线波束相比更加灵活,截变及跟踪更加便捷,可以减少对陆基测控站和海基测量船的依赖,降低测控跟踪成本。
西安分院作为我国卫星有效载荷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建立了专门的星载相控阵天线生产线,包含了自动化装配系统、无线配相系统、快速测试系统和环境试验系统等,集中实现了相控阵天线的集成装配、电子装联、电性能调试、测试及环境试验等功能,年产能达到130台套/年。
经过了五代产品的更迭,已进入到第六代产品的研制,并形成了通信多波束、小型化对地数传、星间链路和天线测控等系列化的典型产品。星载相控阵天线自2005年首次在轨成功应用至今,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中继1.2Gbps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为空间站铺设数传高速路
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1.2Gbps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是空间站中继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空间站唯一的高速通信链路,空间站视频图像、综合遥测等平台业务数据、科学试验载荷数据都是通过这个产品进行下传。
中继1.2Gbps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兼容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中继卫星,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多档码速率,发往地面的最高信息速率达到1.2Gbps,堪比地面5G通信速率,是目前在轨运行速率最高的中继终端。
目前,中继1.2Gbps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在轨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状态良好,为天地通话、交会对接、天宫课堂等提供了强有力的高速数传保障,空间站与地面站的联络畅通无阻。
中继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是空间站中继终端的关键单机。项目启动以来,研制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形成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试验验证方案,并多次奔赴地面站开展对接试验验证。研制团队经过多次测试,积极调整产品适应策略,实现了国产器件高低温环境下接口无误码传输的效果。
作为中继卫星用户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继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除了在我国载人航天领域应用之外,还在对地观测、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多种航天器上使用。通过中继卫星,为这些航天器提供了高速、实时的数据中继服务,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中国空间站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空间站中继多制式高速编码调制器研制团队将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攻坚克难,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认真的态度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1:1展示舱的精彩亮相,必将成为第十四届珠海航展的耀眼明珠,展示中国航天的别样风采。西安分院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研制的产品将为本届航展持续增色。
本届航展期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还携带海洋二号系列卫星、高分三号系列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等展品参展,西安分院参与了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工作。此外,西安分院还携项目参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