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时政地市通讯 > 正文

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

时政地市通讯 华景时代 作者:华景时代 2022-12-28 12:58:04

图片1.png

2022年12月28日,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日子。怀念他的方式很多,但若要温习他的一切,愿从他的文字开始。

在沈从文浪漫的主义里,他的文字滚烫,抒发着心潮澎湃的感情。他冲破了以往“门当户对”的传统思想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并能一直坚守这份感情,已是值得当下人敬佩的。

《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是沈从文先生的非虚构作品集,突破了过往选集的视角局限,让读者重新审视和感受先生笔下的湘西之行。沈从文在阔别湘西多年之后,告别妻子张兆和,独自踏上了回乡的旅程。这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旅程,他在途中深情温习妻子的种种美好,温习湘西的大好景致,也温习那个已经远去的自我。他给妻子写了一封封书信,用真诚而谦卑的姿态,道尽了对妻子的爱与思念;他创作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以生动而饱含深情的笔调,向世人描摹出了湘西风景的秀美,以及健康人性的自然美。湘西之行,让沈从文在这种对爱、对湘西、对自我的温习中,迸发了对人生的更温存的体会、更催悲的认知。

 

尺素之上的爱情

沈从文十五岁离家,跟随部队迁徙辗转各地。这许多年什么苦没吃过,什么跟头没栽过,都过来了。唯独到了张兆和面前,他好像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沈从文捧着一颗柔弱、期盼的心伏在张兆和跟前,执着地等待她的怜悯与眷顾。

他什么都没有,除了一颗无法克制爱她的心和浓烈质朴厚重的情,他给张兆和写了一封封书信。他在信中写道:“……我说我很顽固的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我愿意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不经意间的一瞥,从此再也没能忘记那张脸庞。张兆和黑黑的皮肤、清亮的眼神和独特的气质犹如梨花怒放,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动的痕迹,惊艳而又美丽。沈从文的心愈发坚定起来:“我要同她一起!”

张兆和最终被沈从文所打动,二人简单地操办了婚姻。但新婚不久,1934年1月17日,沈从文收到母亲病危的书信。两人要面临分离。沈从文独自一人返乡,既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又陷入了母亲病危的心痛中。

在《我在温习你的一切》中,记录了这段回乡之旅。在返乡的途中,沈从文乘船一路南下。他原本已经做好打算每天用半天写信,半天写文章,可谁知一到了船上就忍不住对张兆和的思念,只想为她写信,别的事全不想做。还说:“从这里看来我就明白没有你,一切文章是不会产生的。”

当时的天气正是冬天,他乘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险滩,四下望去,除了茫茫一片的海水,只有撑船人。他看到什么就写给他的三三,他在路上看到一个帖子很有趣,也记录下来告诉张兆和:“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谨白。”还说:“三三:我一个字不改写下来给你瞧瞧,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他在信中还写道:“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他将对张兆和的思念全部落在尺素之上,邮寄给人在北平的妻子。

张兆和对于受尽风寒之苦的沈从文也担心着,在她的书信里可以看到:“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在互相惦念和彼此的扶持的路上,两人的感情让人称羡。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以沈从文疯狂告白开始,以沈从文的痴恋离世告终。虽然感情的路上会历经折磨和猜忌,但最终的两人仍然是互爱一生,携手终老。

当代人的爱情观更加开放,更加自由。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自由离婚。一生追求着想做的事情,期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确实是每个人理想中的样子。每个人在感情的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

任何选择无关对错,无关他人。但总能带给世人更深的警醒。他们虽然不是普通人,但是他们也是普通人,在世间的爱情里,每个人都是漂泊在海上的摆渡人。爱情终归是绚烂的,即便只有短暂的一瞬,那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风景。

 

湘西——我眷恋的故乡

作为从湘西走出去的文学大家,他对故乡湘西始终保持着眷恋,湘西也一直是他创作的灵魂与来源。在《我在温习你的一切》中沈从文立身站在船头,沿途欣赏湘西的风光,温习着久违的故乡。他说:“十四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停泊。”时光虽然在 每个人的脸上留下了印记,却客观地保留了地方小城的余韵。

在沈从文的笔下既有湘西自由朴野的田园风光,也有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桃源与沅州》中沈从文客观地讲述一些经验不足的小水手时写道:“至于小水手,学习期限看年龄同本事来,学习期间有些人每天可得两分钱作零用,有些人在船上三年五载吃白饭,一个不小心,闪不知被自己手中竹篙弹入乱石激流中,泅水技术又不在行,淹死了,船主方面写得有字据,生死家长不能过问,掌舵的把死者剩余的衣服交给亲长说明白落水情形后,烧几百钱纸手续便清楚了。”虽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沈从文却将小人物的命运表达得格外生动。

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沈从文这样描写湘西的女子:“门开处进来了一个年事极轻的妇人,头上裹着大格子花布首巾,身穿绿色土布袄子,挂着一条蓝色围裙,胸前还绣了一朵小小白花。那年青妇人把两只手插在围裙里,轻脚轻手进了屋,就站在中年妇人身后。说真话,这个女人真使我有点儿‘惊讶’。”直叙胸臆,将湘西女子的形象客观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沈从文善于观察普通人甚至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他的观察下,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天真,我们能不为吊脚楼上殷切盼望水手归来的妇人们祈祷吗?我们能不为多情的水手将刚刚得到的苹果送给爱人的举动而感动吗?越是平凡的人,就越能演绎出生活最本真的肌理。

湘西的人以及湘西这块土地孕育了沈从文的才气,一个小学未毕业的青年,只身来到北京。经历了极致的贫穷,体会到了人世的温暖,他的笔没有因贫困而停止过,他的笔更因人世的温情而一直书写着。他的多数作品都是以湘西为原型所写,他热爱他生活的地方,他怀念那个滋养他的地方。那便是湘西。

 

若能温习那过去

若能温习那过去,变硬了的心也会变得柔软••••••

沈从文的墓碑现位于其故乡湘西凤凰沱江畔听涛山上。生命最终的归属仍然是他引以为豪的湘西小城。落叶归根,这是沈从文对故乡最高的敬意。他的作品将湘西成功带入全世界人民的视野,让人们记住了这个诗意一般的世界。如果他能再坚持几个月,那么可能我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就能早一些时间,可是时间总能轻易抹掉一切,疾病总能轻易侵蚀掉一个人。

但是,温习沈从文的一生,我们既沉迷于他年少的顽皮和对世界的好奇,又惊叹于他投笔从戎的义无反顾,更慨叹于他艺术领域的成就,最震撼的还是他对故乡湘西的“乡愁”。

四季分明。夏去,秋渐尽,初冬不远了。冬天该是最安逸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安装暖气,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温暖如春。离别多年,十分怀念家乡的温暖。“归乡”那是抵御一切困境最温暖的避难所。只要回家,任何焦虑、任何压力、任何烦恼、任何不快都可以跑到脑后,轻轻松松、开开心心享受团圆的时刻。

是啊,故乡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自留地。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这是属于沈从文的“乡愁”,更是每个游子的“乡愁”。这大概也是现如今我们愿意一直温习沈从文和他的文字一样,总是温暖如旧。

 



来源:华景时代

编辑:邓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遇见咸阳》网上征文大赛邀请函 以文字之名 共叙咸阳故事 期待您的参与!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