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4月29日至5月3日西安市信号灯进入“假日模式”,随车流变化调控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4-28 20:06:34 编辑:方正 作者:张成龙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目前西安公安交警已完成全市2063个路口的信号灯联网联控,主城区信号灯联网率达100%。依托智能信控系统,围绕公安交管指挥体系,西安交警建立了集“动态监测、分析研判、仿真模拟、实时干预、应急响应、舆情回复”六位一体的动态信号优化模式。

  目前全市交通信号灯依托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按照“工作日”和“周末”两种运行模式开展信号灯配时调度。工作日全天信号灯配时分为“早平峰、早高峰、午平峰、晚高峰、晚平峰和夜间”共6个时段,根据各时段信号灯车流需求设置信号灯红绿时长相关参数。周末运行模式是在工作日模式的基础上,不再设置早高峰时段,将晚高峰时段适当提前开始和延后结束。

  “假日模式”就是在周末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午后及晚间车流需求,细化信号灯时段调度,更好的匹配节假日群众出行习惯。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市两千余处信号灯的调度、配置工作,从4月29日起至5月3日止,全市信号灯将统一运行“假日模式”。

\

  曲江区域

  根据车流量控制驶入景区方向绿灯时长

  针对五一期间游客出行需求,西安公安交警将基于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依托西安公安交警自行研发的“节假日信号灯交通需求管控模型”,通过全路网交通数据获取与处理、交通吸引点及区域交通走廊识别、多级感应与自适应控制模型搭建、多维度指标优化效果评价的技术路线,按照“路口分级截流、干道缓进快出、区域控密补稀”的控制思路,通过信号灯外围自主控需,干线动态协调的控制方式,以期实现“提升区域通行能力,缩短核心区拥堵时长”的控制目标。目前全市曲江、城墙区、小寨商圈共13个区域的信号灯“需求控制”功能已完成部署进入待触发状态。

  在曲江景区,根据曲江景区周边主要来车方向,西安公安交警将管控区划分为“不夜城区域”、“芙蓉园区域”和“雁南区域”三个控制子区,在各子区内主要道路关键路口设置“水位监测点”,结合实时流量分级设置管控标准。结合曲江景区历史车流量变化规律和区域路网通行能力,当15分钟内从区域外围驶过大雁塔北广场、亮宝楼十字进入曲江景区的车流量超过1300辆时,启动三级交通管控;15分钟流量超过1500辆时,启动二级交通管控;15分钟流量超过1800辆时启动一级交通管控。一级交通管控启动时,会对管控区域内35个路口驶入曲江景区方向绿灯时长逐级缩短20%至70%,通过精细化调控确保景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正常。

  城墙区域

  自适应缓堵信号控制策略

  在城墙区域,西安公安交警实行了全国首例区域自适应缓堵信号控制策略。在北关十字北向南、朝阳门十字东向西等驶入城墙区域的方向上,信号灯绿灯时长根据核心区通行压力动态变化。当城墙内道路通行压力增大,车道占有率升高时,驶入方向绿灯相应自动缩短,实时缓解区域内部通行压力,防止区域性大范围拥堵。在东五路西向东、莲湖路东向西方向等驶出区域方向运行动态绿波策略,加快核心区车流疏散周转。

  五一期间,预计西安近郊旅游出行量将大大增加,环山路方向往返市区主要干线通行压力陡增,预计拥堵主要集中在南长安街、西沣路等进出城干线上。以进出城主干道南长安街为例,南长安街是由主城区通往秦岭山区的重要干线,节假日期间进山客流量陡增,路段通行压力显著增大。根据南长安街路段通行能力向南递增的特点,五一期间对南长安街沿线设置北向南出城方向单向绿波带,加快城区通行压力疏散;南向北方向进行拥堵协调控制,使各路口车辆均衡排队,提升路段通行能力。同时,当系统检测到路段上游进城方向车流量增大,城区瓶颈点拥堵风险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执行进城方向的节流控制预案,防止市区拥堵蔓延。

  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