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1时22分,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穿云破雾,直入云霄。中国空间站建成后的第一艘“货船”正式起航。此时,距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天宫”,神舟十五号乘组将在轨迎来加强版“天舟”货运飞船。
“万里穿针” 天舟六号与“天宫”完美对接
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万里穿针”,采用自动交会对接方式,与中国“天宫”完美对接,组成5舱(船)组合体。
天舟六号任务是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发射任务,也是今年唯一一次货运飞船发射,将为神舟十六号乘组先行送去“粮草”和“辎重”,承担着打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开局之战的重任。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此次发射提供了6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4台18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并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配置了4台轨控发动机、32台姿控发动机和4只金属膜片贮箱。
10台液煤发动机让“太空物流”更快更好
此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已与天舟货运飞船五度携手,圆满完成“太空快递”任务。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心脏”,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18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状态已趋于稳定,但追求高可靠性没有止境。航天六院试验队以“打一发进步一发”为目标,不断向着更精准、更高效、更可靠加力迈进。
此次发射任务中,二级发动机有一项重要技术状态更改,试验队员在进场前已经完成了全部的技术状态再确认以及生产质量的全面复查,在前序任务“精雕细琢”的基础上,进入发射场后又联合总体共同开展了新一轮的复核复算工作,为的就是确保发射万无一失。“从质量到流程,我们都要精益求精。”六院试验队队长李护林说。
36台空间发动机让“货运小哥”动静自如
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输、存贮货物,运输、补加推进剂,并将废弃物收集、存放,带回大气层销毁。作为空间站的后勤补给航天器,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经过前几次的发射后,技术更加成熟,虽然不直接运送航天员,却是“名副其实”的载人航天任务,更关乎航天员在“太空家园”的健康安全。
航天六院801所推进分系统为货船在轨飞行轨控、滚动、俯仰偏航等各种姿轨控提供全部动力功能,是货运飞船的关键分系统之一。此次配置了36台空间发动机,最小推力25牛,最大推力490牛,大大小小的发动机从不同方向提供不同推力,从而保证飞船在太空中俯仰有度、动静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此前,天舟六号飞船进行了系统升级,对货物舱进行了较大改进,大幅度增强密封舱的货物运输能力,给航天员提供的物资将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
天舟六号到底有多大的装载量?航天六院801所载人推进系统部部长顾帅华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扩大容积,提升运力”。为了适应密封舱扩大的应用需求,推进分系统对主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充分继承天舟一号到天舟五号推进系统双层框架型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设计,解决了整体结构刚度等问题,提高结构效率,并成功通过试验等考核。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成楠(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