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07-04 19:21:56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郑德元眼睁睁看着邱少云被烈火燃烧了半个多小时,留下了眼泪。
17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活着回来是最大的幸运
郑德元1934年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51年4月初,初中还未毕业的郑德元,义无反顾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月当兵,4月来到辽宁丹东训练,5月初,郑德元就入朝作战。
2023年7月4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郑德元老先生家中见到了他。郑德元是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航天四院社区的退役军人,也是社区的退休党员。虽然已90岁高龄,但他思维依旧清晰,他笑着说到:“我身上毛病多得很,每年检查身体都有十几种病,从来不当回事。”
今年7月1日是郑德元入党整整70年的日子,他的胸前还戴着“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
郑德元告诉记者,最初参军入伍他并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在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时,根本没有能活着回来的想法。“我能平安回来是最大的幸运,但我们多少战友却牺牲在了这场战役中。”郑德元说,自己家里世代是农民,第一次出门的他当时只想着在战场上勇敢杀敌,能为家争光,为国争光。
“就算喊你回家你都找不到路,怎么能想过回家。”他操着一口四川方言,讲述着自己当兵时候的故事。“我们白天在山里睡觉,晚上行军,徒步走了四十天,只知道到了朝鲜,但到了什么地方,我们根本不知道。”过了整整三年,郑德元和活下来的战友才从朝鲜回来,但他的副班长邱少云,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邱少云1955年和战友合影(第二排左二)
烈火烧身 纹丝不动
他至今还记得邱少云被烈火燃烧时的情景
邱少云是郑德元的副班长,也是四川老乡。“邱少云比我大两岁,也很照顾我。我和他都属于话不多的人,平时不怎么聊天,但我记得有一次一枚炮弹突然打过来,他怕我有危险,迅速将我压在了身子底下。我年少,身体瘦小,他也经常在生活上照顾我。”这是郑德元对邱少云的印象,而印象最深的,还是看着他被烈火烧死。
郑德元回忆:“当时我们潜伏在敌人的碉堡附近,一枚燃烧弹打过来,打到了邱少云周围的草垛上,将他的衣服点着了,烧了整整半个小时,他动都没动一下。”郑德元说,当时邱少云就在他右侧,离他只有十几米,他眼睁睁看着邱少云被烈火燃烧,没吭一声,没动一下,就这样活活被烧死。“他的眼睛还睁着,火就那样一直烧个不停,想救他,但是不能动。”
郑德元说,邱少云是完全有机会自救的。离他十几米远有个水沟,爬过去在水沟里打个滚都能活下来,但是纪律重于生命,为了几百名战友的生命安全,邱少云硬是咬紧牙关,两手紧握冲锋枪,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忍受着烈火的灼烧与考验,“每次提到这个事,我心里都难受。”
90岁高龄的郑德元
讲述最多的还是邱少云的故事
1954年5月1日,郑德元从朝鲜战场回国,先后担任过部队保卫干事、审干办公室主任、研究室指导员、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94年退休后,郑德元受邀前往各大专院校作报告,他讲的最多的就是战友邱少云的故事。他说:“我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者,也是幸存者,我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邱少云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郑德元嘴里总是念叨着一句话:“我的事迹不多,我记着的、讲的都是邱少云的事迹。应该让人们知道他的事迹。”
华商报记者 郭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