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据介绍,今年以来,我省落实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达512个,开展医用耗材集采17大类,中选品种均价降幅超过50%。
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
今年1-10月,我省共下达中央及省级医改领域专项资金227.77亿元,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方面,全力保障医改工作顺利推进。安排省级专项资金3.07亿元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延安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铜川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和12个县域次中心建设项目。
持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西安交大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清单,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内分泌代谢病、重症医学、血液病3个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申报。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稳步实施。推动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建设。延安、宝鸡、铜川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市、区)由49个增加到83个,按县域经济发展口径统计,实现全覆盖。遴选11个县启动实施医共体科室共建项目,丰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推进“千县工程”组团式帮扶与医共体建设衔接,54个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等三大中心功能向镇卫生院延伸,为急诊急救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时间。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省62.4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卫健委标准。
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省高校医学类专业布点244个。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1536人,新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3236人(含全科专业325人、转岗培训全科医师839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201人),培训镇卫生院骨干医生430人、乡村医生2331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提高到36.2%。各地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下沉,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持续推进。
门诊统筹累计结算2350.32万人次
加快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新增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29项,其中新增40项、修订83项、废止6项。同步新增修订材料库2类,共涉及24个编码所属材料。选择宝鸡市开展省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目前,宝鸡市政府已印发《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进入实质试点阶段。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普通门诊统筹平稳落地。全省开通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1.5万家,累计结算2350.32万人次,结算总金额44.19亿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总人数达3126.91万人,激活率84.59%。三级医疗机构医保电子凭证接入率100%,二级医疗机构接入率99%,定点零售药店接入率97%。推进药品供应领域改革。落实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达512个,实现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药品3大领域全覆盖;开展医用耗材集采17大类,中选品种均价降幅超过50%,累计节约采购资金52.85亿元。 华商报记者 李琳
编辑:田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