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圩珑)近日,陕西省人社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开展“城暖农民工”服务活动的通知》,聚焦解决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
针对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举办线下线上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采取送岗上门,强化岗位信息归集投放,建立岗位信息多元化发布机制。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深入园区、社区、村组等人员密集地区送政策、送岗位,及时帮助进城农民工求职就业、稳定岗位、转岗再就业。
提升农民工技能和文化水平
开设一批适合大龄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培训项目,打造一批农民工培训特色优质品牌,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深化“求学圆梦计划”,做好申报工作,加大对进城农民工支持力度,帮助更多农民工提升学历,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学历提升补助。
加大农民工劳动保护
深入开展2024年春节“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开展对农民工、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关心关爱和慰问活动。进一步优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流程,持续推动农民工参保扩面。积极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坚持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零门槛”制度,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欠薪讨薪法律援助案件提供“一站式服务”。
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鼓励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企业、产业园区等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督促各地切实将住房困难的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行的方式,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鼓励招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多渠道改善员工住宿条件,积极为员工提供宿舍、公寓等。
做好农民工子女关心关爱
简化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优化办理流程,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设立义务教育招生咨询电话,解答随迁子女就学咨询,加强对随迁子女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依托“童心港湾”项目点,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服务,减轻农民工后顾之忧。
加强困难农民工帮扶
落实属地责任,加大对失业农民工、就业困难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做好农民工失业登记,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服务。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民工,取消户籍地、居住证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增强农民工城市归属感
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开展新市民融入城市培训。指导社区开展以尊重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等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开展流动图书车进工地等活动。
提升农民工办事便利
鼓励各地建立为农民工办实事清单制度,在全省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县域城镇主要通过对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完善等方式,设立多元化、规范化、多层次的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农民工服务标准,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强党建引领
推动农民工集中的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党组织全覆盖。压实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党建工作责任,抓好领域内相关企业、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工服务保障中的作用,整合党群组织、行业管理及监管部门和社会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宣传、学习教育、业务办理、工作生活便利等服务。
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
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系列主题活动,在农民工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农民工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编辑:王蜀周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紧扣“创新+务实” 陕西黄陵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卡陕西产业经济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