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数字技术适老化要速度也要温度 不止于"大字体大音量"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4-02-23 07:43:46

  >>心声

  “智能手机什么都好,就是很多功能弄不明白”

  “使用26键输入法时,我手指头粗,经常一按按俩”

  “网页中突然弹出来的按钮你都不能随便点,点了之后它不就得问你要钱吗?”

  “一不小心就会点到广告,还不好关”

  >>数据

  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2577个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制定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适老化标准,推动超过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然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0%。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年龄、教育背景等原因,许多老年人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技术适老化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规模有效扩大、层级不断深入,数字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与用户体验显著提升,跨行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更加成熟,多方协同、供需均衡、保障到位、服务可及的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

  >>助力

  政策层面大力支持 各地多形式助力

  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为进一步降低老年人便捷上网门槛,2023年12月,工信部出台《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出支持老年人常用的手机App及小程序积极参与改造。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针对《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提到,为解决老年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难题,工信部对2577个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优化升级了“长辈模式”、语音搜索、老年专区等这样一些特色的功能。首批确定了44个网站和手机App适老化改造的优秀案例,推动人工智能数字营业员、智能听新闻等一批新功能、新服务上线应用。另外,指导电信企业不断完善服务方式,线下推出老年人专席、上门办理、定制大字账单等暖心服务,线上“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尊老专线累计服务超过3亿人次。另外,组织制定移动终端、智能电视等产品的适老化标准,推动超过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除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外,全国各地也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助力银发一族无障碍“触网”。北京多个社区以月为周期,组织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科普教学活动。苏州、厦门、衢州等城市制作“银龄数字课堂”相关视频。广东省要求省内老年大学将智慧养老课程纳入教学范围,同时为老年学员使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供体验机会,以此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

  >>问题

  缺乏信息辨别能力 难以识别网络套路

  老人数字权益更易受到伤害

  尽管不少App已通过推出大字体、大图标,精简功能操作等方式进行适老化改造,但记者走访时,仍多次听到不少老年人抱怨自己糟糕的手机使用体验,如广告多、内容质量低、恶意安装程序、找不到老年模式切换入口等。

  此外,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个人权益难以保障是突出问题之一。

  近年来,部分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权限等行为时有发生。有报告显示,超七成App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老年用户由于缺乏信息辨别能力,很容易默许App提出的所有要求,对平台收集信息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也全然不知。

  面对平台强制性收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老年人还未形成明显的权益保护意识。当下载使用App,面对为何要注册、个人数据是否会被收集、被谁收集、作何用途这样的提问时,老年人往往有些招架不住、无所适从。

  算法推荐服务的广泛应用也让不善于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人难以识别网络套路。相较之下,老年人的数字权益更易受到侵害。

  “老年人由于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更易陷入‘标题党’和‘养生保健党’等虚假信息构建的网络信息场。他们进而被诱导充值或是购买理财产品、保健产品,最终导致网络维权困难。”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一帆说。

  >>方向

  适老化改造无法一蹴而就

  需相关部门、企业和家庭合力配合

  面对当前老年人“触网”中存在的问题,专家认为,数字适老化改造不能仅停留在对通用版本的修修补补,因为这种内嵌改造模式并不能彻底清除数字鸿沟。“还要增加精神性关照,给予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等。”杨一帆强调。数字适老化改造,既要追求速度,也要保证温度。

  近年来,很多互联网平台探索优化供给侧方式,针对银发人群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功能。比如,某购物App老年版在搜索页面新增了老年人感兴趣的“营养保健、居家养老”等品类推荐,页面底部还用橙色加粗字体凸出“按住说话搜一搜”语音功能。为防止老年人过度上网,某短视频App老年版开通“时间管理”“时间锁”功能,对观看较久的老年用户进行提示和强制打断。

  想要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融入智能技术新生活的需求,不仅需要他们自己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还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配合。

  “数字技术适老化本身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均衡迭代的进程,其改造利在长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个过程,让老年人跟上赛博时代的生活节奏。这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杨一帆说。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第二十五条明确,依法规范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动,加强技术监测和监督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

  杨一帆建议,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应该在广告投放与控制、信息和财产安全保障、防“忽悠”和防诈骗方面多做文章,建立起围绕老年群体的信息监管和保障体系,多措并举,撑起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伞”。 综合新华社、中国家庭报

  观点:

  数字适老化不能止于『大字体大音量』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为此,应提升数字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同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老年人容易出现视力、听力、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当下,一些数字产品和服务缺乏对老年群体的考量,交互页面过于复杂、操作不够便捷,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等问题较为普遍。

  推动数字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社会,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适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多项首创性、引领性适老标准规范出台,2577家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尊老专线累计服务人次超3亿……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年人与网络之间的“鸿沟”正逐渐变窄。

  不过,数字适老化不能止步于“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要从根本上打造更加周到细致、切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化数字环境。

  一方面,应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对现有数字化产品及服务进行适老改造。这些既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需要生产商积极参与、主动而为。

  另一方面,要解决实际痛点,不断降低老年人便捷上网的门槛。注重提升网络使用体验,破解广告多、内容质量低、恶意安装程序、找不到老年模式切换入口等难题。

  此外,还应帮助老年人从心理认知、学习能力、使用习惯等诸多方面,克服对数字技术的“畏难情绪”,全面跟上数字社会的发展步伐。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现场课堂,为老年人学习新技术、使用新产品提供渠道。注重提升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不被“养生党”等虚假信息迷惑;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远离网络诈骗。

  总之,数字适老化不能停留于修修补补,而是要逐渐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持续发力的长期过程。 据经济日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银企”合力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这样运作 下一篇: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