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国际舆论从全国两会看“机遇中国”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时间:2024-03-09 16:11:28 编辑:王信 作者: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孙明 张昱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2024年两会期间,国际社会再次聚焦中国,观察政策走向和行动方案,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感受经济高质量发展脉搏,探究中国与各国合作机遇,期待中国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从国际舆论反应看,经济引擎、科技创新、能源转型、共建“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等领域的“机遇中国”声音更集中、反响更热烈,对中国与世界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

经济机遇: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年度GDP增长目标,释放出积极信号,传递了发展信心,让外界感知到即使内部外部环境依然困难,但是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先进,创新能力日益强大,中国将持续成为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去年10月报告的基础上调至3.1%,主要原因是看好中国、美国及多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势头。IMF在更新内容中指出,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反映出去年中国经济高于预期增长势头的延续和中国出台相关政策产生的带动作用。高盛集团、瑞银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也陆续发布报告,认为2024年中国消费和服务业将延续复苏趋势。中国德国商会发布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91%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商会成员预计三至五年内会出现更好时光。

创新机遇:中国多领域科研创新为世界注入动力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成为近期外媒热议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境外媒体、智库学者纷纷从内涵特征、时代背景、国内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对新质生产力展开热议,多用“创新”“科技”“高端”“高效”等词汇加以描述。国际舆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已经成为中国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旨在通过总体布局寻找新突破点,从而为持续不振的经济发展寻找新动力。

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今日巴基斯坦》肯定中国对创新研发的重视,认为这将带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进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也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电子产品、化学品、机械设备、机动车、金属制品以及电气设备等领域领先世界。国际舆论期待中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从而带动更多科研成果惠及世界。

绿色机遇:引领能源转型利好中国与世界

有舆论注意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已被确定为推动高质量增长的战略重点,由此积极评价中国在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在清洁技术研发、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等方面所作的工作,总体认为各国应与中国加强合作,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对于中国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50%,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进展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好事。

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和资本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核心角色,尤其在可再生能源供应链方面表现突出,必将吸引各国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对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同样也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在海湾国家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两地间建立更广泛经济关系的趋势;西方进行能源转型,需要与中国合作,这对于降低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成本十分重要。彭博新能源财经此前也报道称,中国是唯一能够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安装量增加两倍的主要国家,这种从高碳和化石燃料能源模式的转变,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增长和有意义的减排带来了希望。

合作机遇:“一带一路”推动全球新型城市建设造福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自实施以来,契合共建国家发展需要,多国积极响应并热情参与,有不少国家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了长期收益。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树立了国际合作典范,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广清洁能源,构建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度融入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增强全球环保共识铺路架桥。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在城市发展和互联互通方面的实践,改变许多城市的未来,推动全球新型城市建设。美国《外交事务》认为,“一带一路”是全面的城市化项目,中国打造的互联互通将催生一种新型跨国市场,改变全球经济的联系方式。“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带来一种新型城市,这种城市或许会成为新国际秩序的基础。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城市化程度会大大提高,小城市则可能转变为繁荣的物流中心,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高效、安全且可持续。

开放机遇: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各国提供合作机遇

在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外交主题记者会上,中国宣布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六国试行免签政策,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为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提供了单方面免签入境的政策,与新加坡、安提瓜和巴布达、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为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促进跨国消费和旅游业及商贸活动。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得到外界认可。

西班牙《国家报》分析称,中国扩大免签政策旨在进一步促进人员交流,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近几个月来,中国采取切实举措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和人员交流,展示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诚意。彭博社评论称,中国政府表现出推动旅游和商业联系的强大动力。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进一步提振了外企的信心。中国欧盟商会和中国英国商会的负责人均表示,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对外国关切变得更加开放,为各渠道接触提供了更多机会,有助于切实改善企业信心。德国《商报》认为中国的类似政策便利了商务人士的往来,将向企业界释放明确的积极信号。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