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陕西品牌 > 正文

陕西9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10

陕西品牌 西安发布 2024-03-27 09:18:00

  原标题:陕西9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10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

  3月25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秦创原建设三年来,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等9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10。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上年提升1.3分,其中创新指数提升0.6分、增长贡献最大,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创新推广“三项改革”

  打通科技成果“变现生金”快车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秦创原建设三年来,陕西省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创新推广“三项改革”,打通科技成果“变现生金”的快车道。

  针对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等堵点问题,陕西省创新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出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加速高校成果就地转化《若干措施》等,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技术托管、以演代评等做法,形成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组合拳,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推动更多存量成果、静态资源加快转变为新质生产力。

  西安交通大学推行“先确权、后转化”模式,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84项,合同总经费超6.5亿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知识产权许可模式,深入实施“先使用后付费”,双创人数达3500余人,服务300余家在陕信息企业,孵化了100余家科技型企业;西安理工大学通过赋予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及作价入股等方式,创办、参办30余家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超过60%……

  目前,陕西省“三项改革”试点单位达到145家,覆盖全省74家高校、19家科研院所和52家医疗卫生机构,85200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18084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563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1232家。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41.52亿元增至2023年的391.47亿元,年均增长111.3%。

  “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

  探索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探索“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创新模式,目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形成了“三位一体(科研、中试、产业化)、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母体控股”的发展模式,三年来,取得省部级成果27项,获授权专利1059件。2023年实现综合收入217亿元,总资产近320亿元,先后在先进钛合金及大规格材料制备技术、难熔金属单晶制备技术、超导技术等方面突破国产化瓶颈,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探索出“开放办所、五一融合(研究机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科技空间)、国有参股、股权激励、市场机制、择机退出”创新模式,牵头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打造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和“曲率引擎”硬科技企业社区,已投资孵化硬科技企业482家(在陕孵化企业111家),企业总估值5097亿元。

  西北工业大学推行“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的“三个一”模式助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将292项专利技术作价4.91亿元,现有参股成果转化企业67家。其中,铂力特、华秦科技已在科创板上市,羚控科技、因诺科技、博恩生物等15家公司估值过亿元,企业数量超过“十三五”时期的总和。

  西部科技创新港探索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引进央企和头部民企(企业作为需求、投入、管理和转化主体)入陕,与国家电网、华为等领军企业、科研院所签约179家战略合作平台,建成76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在陕孵化科技企业203家。

  深入实施“四个工程”

  逐步形成创新企业矩阵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三年来,陕西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扎实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加快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逐步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企业矩阵。

  围绕科技企业成长阶段不同需求,陕西省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链条,打造集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通过布局培育64个“三器”(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西部科技创新港、翱翔小镇、上元创新港、环陕理工创新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已逐步形成。全省新增27个国家级孵化载体、94个省级载体、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到489个、其中国家级145个,各类载体在孵企业及团队近2万家。

  三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069家增至2.394万家,全国排名由第15位上升至第9位。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从6198家增至1.67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185家增长到2426家。新培育认定省级瞪羚(潜在)企业7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分别从52家、528家增长到188家和12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5家(国家级24家)、居西部第一。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84家(含过会),其中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5家,数量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

  聚焦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去年攻克关键技术363项

  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围绕国家所需、未来所向、陕西所能,陕西省积极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加速布局、能级跃升。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16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总数达到28个、位居全国第6位。

  产业创新平台催生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陕西省启动建设空天动力、含能材料、旱区农业、新材料、能源等5个陕西实验室,布局建设2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0个体系化、任务化的创新联合体、4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个省级未来技术学院和1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认定“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05个。其中,认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重大技术攻关成果加速涌现。通过编制创新链产业链对接耦合图谱,陕西省建立855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清单、523项重大技术需求清单,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活动。组织55家在陕科技力量承接275项国家研发任务,一体化实施65个省级“两链”融合重点专项、23个“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和182个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依托省级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2023年攻克关键技术363项,解决“卡脖子”难题54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


来源:西安发布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9项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前10

上一篇:前两个月陕西与中亚进出口贸易额达14亿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