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4-04-02 18:47:07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这是我治疗的一个病人,这是我在马拉维的邻居,这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的医院……”3月13日,在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王力群医生的家里,他播放着自己制作的三次援非的PPT,提起往事如数家珍。他在PPT的最末写道:“我们援非医疗队是架设在中非两个大陆人民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承载了荣誉、责任,传递着人类的互助、互信与互爱。”
去非洲当医生是他的梦想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2007年与我国正式建交,2009年,陕西省派出首批医疗队前往当地开展医疗援助。
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原骨科主任医师王力群就是其中一员。从2009年到2017年的八年间,有近四分之三的时间,王力群都以援外医生的身份驻守在马拉维。第一次踏上马拉维那年,他54岁,最后一次离开时,他已步入花甲之年。
“我一直有去非洲当医生的梦想。”王力群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早年间,自己留学法国时,就申请去非洲做无国界医生,因条件限制未能如愿。2009年,他再次主动申请加入了首批援马拉维中国医疗队,终于圆梦。
记者问他,为何执着于去非洲当医生?王力群回答:“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居住着需要医疗帮助的人,作为医生,有义务让他们得到高质量的救治。”
有感染风险 却不拒绝任何一个患者
王力群说,首批援马拉维中国医疗队到达利隆圭时,被这里艰苦的医疗条件吓了一跳。当地医疗技术薄弱,缺乏医生,艾滋病和疟疾高发,医务人员面临着极大的艾滋病感染危险。尽管在手术前都会做好防护措施,但被刺伤的意外难以避免,即便如此,王力群从未回避过任何一个患者,“其实每次手术内心也会有些害怕,因为手术常常要用到钢针,稍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虽然有很高的感染风险,但是,看着患者们一个个痊愈,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门诊的工作中,平均每个月王力群要有200人次的门诊量,都是从县医院转上来的病人,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创伤,畸形等,多为疑难伤病。闲暇之时王力群根据这里的情况,在互联网或医学院图书馆查阅资料,以了解这个国家医疗状况。
全力以赴为病人做髋关节置换手术
从2009年第一次来到马拉维,王力群就和当地人建立起了很深的情谊。“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也非常热情,懂得感恩。”王力群回忆,一位女病人车祸腿部骨折,大量失血,到医院的时候,人已经处于休克状态了,他立刻为她进行了手术,“两周后,我在巡诊的时候,被这位病人叫住,问我姓什么。后来才知道,她为了表达感激,决定等孩子出生以后,要把我的姓,也就是“WANG”这几个字母加入到孩子的名字当中。”
还有一个案例让王力群记忆犹新,一位拄着拐杖的患者找到他,说自己大腿根部疼痛难忍,经过诊断是股骨头坏死,需要进行全关节置换手术,但是由于当地医疗器械缺乏,手术迟迟不能进行,可这个时候王力群的第一期援外活动马上要结束了,他说:“为了治疗这名患者,我决定继续申请第二期的援外医疗任务,并且趁着中间回国探亲的机会,募捐了10万元人民币采购了一些手术所需要的治疗器具带回到马拉维。”就这样,在王力群的努力下,手术非常成功,这也成为了当地首例由中国人完成的髋关节置换手术。
三度赴非洲 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谊
除过医疗救助外,对当地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也是王力群的工作之一。因马拉维日照强烈,加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引发黑色素瘤的恶变。王力群就撰写了英文的科普文章《Melanoma: A deadly hidden cancer》发表在当地主流媒体《Nation》上,提醒民众加强防范。
当第二个两年结束回国后,王力群依旧放心不下地球另一端的马拉维,就又申请了第三期。王力群说:“我回去之后他们特别高兴,拥抱我,一到飞机场我就跟他们说,我回来啦。”
在多年的援外工作中,王力群和其他医生一起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臂丛神经损伤探查吻合手术、膝关节损伤韧带修复术、股骨胫骨骨折的带锁髓内针固定手术、脊柱骨折后路椎弓根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手术、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手术及股骨头坏死的减压植骨手术等,这些手术都有很广的受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5年王力群被评为“最美三秦医生”。王力群在他的感想文章中写道:我们医疗队员要面对艾滋病、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和频发地震的威胁,忍受着远离祖国和家人的煎熬,经受着超负荷工作压力,外出时还随时有可能遇到交通事故。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一种牺牲精神,这是一段悲壮的历程,同时也在书写着一段美丽的人生。这种历练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是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相关热词搜索: 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