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创新驱动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关中片区)看产业发展新亮点

综合新闻 陕西日报 2024-05-07 13:09:50

本报记者 齐小英 周明

  一场春雨过后,立夏时节的陕西关中生机勃勃。

  5月6日,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团走进关中,现场考察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即将迎来收获季。

  生机勃勃,同样是关中地区重点项目现场的景象。

  宝鸡市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杨凌示范区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咸阳市飞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绿色循环生产项目……一个个加速建设的项目,汇聚着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陕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重点项目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铿锵步伐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渭水河畔,生机盎然。

  在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的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现场,已经建成的组装调试大库、整机试验车间等10栋厂房颇为壮观。一排排轨道贯通连接各个车间,工程车辆来回穿梭。

  在这里,每6个小时就会产出一辆工程车辆。步入该项目整机总装车间,只见两侧轨道上停放着不同型号、用途的工程车辆,工作人员正忙于零部件组装。

  “眼前正在组装的这辆接触网检修作业车被誉为‘铁路医生’,它的工作大部分在夜晚完成。”宝鸡中车时代党委书记刘治邦告诉记者,“白天,高铁飞速驶过。夜晚来临,作业车便缓缓驶出,负责铁道线路接触网的检修。”

  在中国的运营铁路线上,平均每18公里就有一辆产自宝鸡中车时代的工程车辆。即将下线的接触网检修作业车,正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检修装备的代表产品。

  作为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的投资主体,宝鸡中车时代首创业内领先的“系统+整机+维保”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造了国内轨道工程机械的多项第一,累计取得专利244项,研制新产品60余个。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宝鸡中车时代一直以来存在的制造资源和试验资源短缺局面,大幅提升产品可靠性,巩固核心竞争力。项目一期、二期全面达产后,将承接株洲、太原等生产基地的产能转移,成为国内最富竞争力的轨道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刘治邦说。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

  远远望去,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航空工业自控所智能传感产业基地项目已初具雏形,3栋楼主体已封顶,预计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产。据介绍,这一央地产业融合升级、与驻地经济深度融合的项目,预计亩均产值2600多万元,亩均税收156万元。

  一个引领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投资项目,往往能带来一条产业链或一个产业集群。

  “我们参与投资了航空工业自控所智能传感产业基地项目。未来,我们将布局生物医学、微光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央地结合,联合国内外知名校企构建创新产业联盟,为成为航空工业微机电系统智能传感产业链链主奠定基础,带动我省智能传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西安精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飞说。

  守好中国农业“芯片”

  在与种子结下不解之缘的科创之城——杨凌示范区,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该项目的生物育种科研中心大楼已完成地基施工,种子加工车间、成品库房以及低温库已完成钢构主体建设,原粮存贮筒仓和卸料坑已完成地基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

  杨凌秦丰种业董事长李晓锋介绍,生物育种科研中心配备国内外先进的育种实验设备,搭建生物育种4.0智能化育种平台,建成后将着力打造农业农村部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助力秦丰种业进一步发挥在种业振兴行动中的排头兵作用。

  传承经验、勇于探索、创新求变……三秦大地上,种业蓬勃发展。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物育种技术的创新性突破,是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李晓锋告诉记者,“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教资源优势和陕西粮农集团全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我们深入开展小麦、玉米、油菜、杂粮等作物的核心技术攻关,选育出的陕西良种花开大江南北。”

  种业,是基业、大业。其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更是助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

  位于渭南高新区的中粮粮谷年产90万吨小麦深加工项目,是我省助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代表。

  建设现场,矗立着一个个圆柱形立筒仓。除了立筒仓,该项目还配套建设制粉车间1座、面粉生产线4条,同时建设成品库、副产品库、包装器材库、一站式服务中心、研发中心。

  “依托渭南良好的资源禀赋及食品行业的综合优势,我们将打造一个集小麦收储、研发、加工、销售及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西部地区大型现代食品产业聚集区。”该项目经理温钦豪说,预计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营业收入约30亿元,年均纳税800万元。

  以新材料赋能产业发展

  新材料产业已被视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大尺寸锭直轧技术、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技术、再生钛合金制备技术……在位于咸阳市的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以轧代锻、锻轧结合”大规格钛合金制备技术,开启了国产钛合金4.0工艺新时代。

  这里也是咸阳市飞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绿色循环生产项目的所在地。航空级钛合金、精密线材、再生钛合金原料等生产线正在全力建设中。

  “项目聚焦航空关键材料应用需求,从基础材料端创新突破多个技术壁垒,将为国内外航空、医疗等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陕西天成航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车伟说,企业已自主研发、设计出我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实现航空紧固件用钛合金“进口替代”。

  作为硬科技产业的基石,光子产业已成为我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种苗”,其发展计划也被外界称作陕西的“追光计划”。

  在铜川市耀州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光子产业链铟杰年产220吨磷化铟材料生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自主研发等方式实现高纯磷化铟多晶材料本土化量产,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进一步带动我国磷化铟半导体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从装备制造到良种培育,再到新材料研发与应用,一个个落子开工的重大项目,展示着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前景。

  聚合力,释潜能。在充满生机的三秦大地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更好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曲江体育布局“体育+金融”新生态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