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随着精美的皮影人物在灯光下栩栩如生,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和抑扬顿挫的唱腔,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在西安地铁钟楼站拉开帷幕。本次“地铁遇见非遗”主题活动,作为2024西安地铁文化艺术季的一部分,旨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互动,让西安地铁成为一个流动的文化课堂,让每一位乘客都能近距离感受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活动于7月12日下午14时准时开启,首先,一场生动的皮影戏表演吸引了众多过往乘客的目光,细腻的光影变化与传统的故事情节交织,让市民乘客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宫廷剧场。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正式开启。陕西省旅游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杨帆先生担任主持人,他以深厚的学识和热情洋溢的语言,介绍了陕西丰富的非遗资源,并简要说明了此次参与活动的非遗项目及其背后的故事。
从皮影到秦腔戏剧脸谱,再到泥叫叫、唐流彩、棉絮画以及茯茶,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在场观众展示了各自项目的独特魅力。他们不仅讲述了技艺的起源与发展,还亲自示范了制作过程中的精妙技巧,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深切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随后进入活动的互动体验环节。现场市民和乘客被邀请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亲身体验中。皮影的表演让小朋友们目不转睛;秦腔戏剧脸谱的彩绘,让大家亲手体验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唐流彩和棉絮画的现场制作,更是激发了参与者们的创作热情;而茯茶的品鉴,则让大家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与惬意。来自东北的大学生小李说:“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今天能在这里看到如此精彩的皮影表演,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皮影。”
活动现场,陕西省旅游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泥叫叫制作技艺传承人,同时也是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杨帆表示:当地铁遇见非遗,希望通过地铁的公共空间,让大家看到非遗、体验到非遗、感受到非遗,让非遗乘着地铁,走进千家万户。陕西孙氏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孙卫说:“我从2010年正式学艺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其间不断创新,希望把更好的节目效果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对非遗皮影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我也会努力把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自信展示。西安地铁,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正以这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地铁遇见非遗”,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如同地铁一样,穿越时空,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西安地铁文化艺术季能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