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乳酸菌第一股”均瑶健康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下降。
上半年供应链收入下降
此前经历总经理变动
据均瑶健康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56亿元,同比下降14%,净利润3476.27万元,同比下降27.09%,扣非净利润2988.5万元,同比下降17.08%。
目前,均瑶健康营收来源于四部分: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其他饮品和商品供应链。对于上半年营收下滑原因,均瑶健康称,主要因供应链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从过往财报看,2022年均瑶健康新增的供应链业务,在过去两年超过其他业务,成为营收最大贡献者。
2023年上半年,均瑶健康饮品供应链收入4.22亿元,其他商品供应链收入233.14万元,合计约4.24亿元,占当时主营收入的48.36%。
2024年上半年,均瑶健康商品供应链收入3.05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约40.5%。
均瑶健康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地缘政治、通胀等问题有待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下行压力,供应链业务可能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客户合作稳定性和供应、技术升级迭代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结束之际,均瑶健康经历总经理变动。据7月1日公告,朱航明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均瑶健康总经理职务,公司董事会聘任俞巍为总经理。俞巍曾在上海家化、相宜本草任职,在日化行业有丰富工作经验。
乳酸菌第一股
发力第二曲线益生菌赛道
2011年起,均瑶健康进入常温乳酸菌市场,并以此为主业,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2020年上市,均瑶健康也被称为资本市场“乳酸菌第一股”。
不过,“乳酸菌第一股”的乳酸菌业务,在上市后营收呈下滑态势。2020-2023年,其乳酸菌饮品收入分别为7.7亿元、7.54亿元、6.51亿、5.8亿元。
面对业绩下滑,均瑶健康2021年提出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随后,均瑶健康业务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在2024年半年报中,均瑶健康称,因公司对乳酸菌饮品进行产品升级,添加益生菌专利菌株,故将乳酸菌饮品合并披露至益生菌饮品列示。
事实上,这也是乳制品行业近年风潮。在益生菌赛道,众多乳企纷纷发力。除了均瑶健康,伊利、蒙牛两大龙头先后在此布局,新乳业、光明乳业、健合集团也加入益生菌大战。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益生菌是功能性食品中成长最快品种之一,但市场竞争正越发激烈且在技术研发方面有较高要求。目前来看,均瑶健康既要面对人口红利消失等市场环境变化对原有业务冲击,还要努力克服产品体系老化对销售业绩挑战。
乳品企业业绩分化
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
今年以来,乳制品行业一度遭遇低点。
7月份举行的乳协会议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称,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首次倒挂。今年5月份监测到的奶价下跌到3.34元每公斤,公斤奶利润首次为负,行业亏损面扩大到超过80%。
产能过剩和去库存压力下,乳制品企业业绩加速分化。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A股的阳光乳业、熊猫乳品、天润乳业、三元股份、妙可蓝多、均瑶健康、皇氏集团、麦趣尔、庄园牧场、李子园等10家乳品企业披露半年报或业绩预告。
其中,净利润增长或预增的只有妙可蓝多、熊猫乳品,其余8家均下降或亏损。
不过,业内预期,随着渠道库存逐步恢复至健康水平,加上上游原奶产能去化,乳品行业基本面有望在下半年得到改善。
东兴证券研报称,原奶过剩局面将在今年逐步缓解,未来乳制品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回暖还将取决于需求侧改善程度。在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产品力强,具备更大渠道拓展空间的乳企更能够穿越周期,待需求恢复后弹性更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程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