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围绕我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回应人民群众对民生突出问题的关切。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21年来,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重塑了农村人居环境,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深入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会议期间,多位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积极提出问题,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直击我省“千万工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的应询回答直面问题、客观中肯、实事求是,共同助推陕西“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完善“一链一策”
多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
专题询问现场,有代表提问,省农业农村厅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育江表示,近年来,我省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大抓特色产业、大抓全链发展,形成了“省级抓千亿级、市级抓百亿级、县级抓十亿级”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省级8条现代农业产业链产值达6123亿元,市级打造26条百亿级、县级打造131条十亿级产业链。
李育江介绍,省农业农村厅深化“链长制”、“行长+链长”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一链一策”。统筹金融、科技、人才、用地等关键要素,累计建设产业集群9个、省级以上发展载体281个,认定省级典型县35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80家,培植各级联合体449个,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近三年实施重点项目587个,支持重点县区122个、“链主”型企业170家,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贯通产加销、联动农文旅,推进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通过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等行动,高规格、分产业精准招商,联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形成“雁阵”,发展社会化服务,密切联农机制,推广带农模式,把农户嵌入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多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
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已达93.66%
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是持续深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有代表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问,对于保障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长效运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汉利介绍,我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陕西农村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方案》,编制县域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规划,为全省开展治理工作提供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3.66%。
此外,通过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全时段、无死角”监测垃圾乱堆乱放,设立举报投诉信箱,不间断、设专人受理群众监督,倒逼县区垃圾治理链条向农村延伸,垃圾治理设施向农村覆盖,农民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胡汉利表示,为全力做好全省农村生活治理工作,2024年12月31日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方位农村垃圾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的专项整治行动。同时,补齐收集、转运、处置三大设施的突出短板,重点补齐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小型焚烧处理设施。到2027年,“千万工程”示范村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组比例达到100%,其他自然村组进行收运处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到2027年
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3%
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事关民生福祉,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
针对“千万工程”提出的,到2027年示范村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他村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95%的要求,有代表询问省水利厅,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郑维国表示,截止2023年底,我省共建成供水工程6.08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5%,高于90%的全国平均水平。
郑维国介绍,省水利厅编制了《陕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聚焦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建设,拟建工程2612处,受益人口达1947万人,到2027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3%。
此外,省水利厅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健全了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统筹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各环节,进一步优化安排,强化措施,确保2025年年底全面实现县域统管,规模化工程实现标准化管理,所有千人以上工程净化消毒设施应配尽配。全面推进消除直饮窖水行动,切实保障群众饮水水质安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风记者帮|西安一女子骑电动车在工地旁绊倒致骨折 寻求解决无进展 建设单位:已沟通对接 下一篇:迎国庆 西安这些博物馆延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