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西安要闻 > 高新区 > 正文

绿“芯”引领生态科创新风尚|未来之瞳科学公园预计年底建成投用

高新区 华商网 2024-10-25 09:20:34
A1 A2 A3

  秋风乍起,凉意渐浓。西安高新区的各项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位于中央创新区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也迎来了它的丰收时刻。据悉,未来之瞳科学公园预计年底建成投用。

  2024年是西安高新区“四个高新”高质量建设年,随着未来之瞳科学公园的即将投用,届时这座公园不仅能更好地释放中央创新区生态与科创魅力,也将成为“四个高新”战略理念下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中央创新区和丝路科学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image.png

  再生水利用,打造生态循环典范

  作为中央创新区的绿色心脏和生态科技创新的典范,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位于中央创新区十字主轴交叉点,用地面积13.6万㎡,与西安创新馆、西安大剧院内外联动,呼应大剧院系列总部建筑,形成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空间格局。

image.png

  在未来之瞳科学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再生水利用成为一大亮点。项目自建设时便遵循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补充”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再生水的生态利用与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

  公园主要再生水源为西安市第七污水处理厂,国际社区东岸污水处理厂作为备用水源,经西太路敷设的再生水管网对项目进行供水,通过永安渠水系生态系统自然储存净化,转化为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水”,再退入天然水体,形成再生水、雨水生态涵养循环系统。这一创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构建绿色生态保障

  此外,海绵城市理念是贯彻于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建设始终。公园利用场地层层跌级的丰富竖向关系,最大限度地汇聚周边场地的雨水径流。同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设置了雨水花园、非植草类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和地下储水池等设施,有效实现了雨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image.png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有效收集雨水,还能通过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等方式,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在暴雨天气下,这些设施能够迅速吸收和储存雨水,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而在干旱季节,储存的雨水又能为公园提供充足的水源,保持公园的生态景观和绿化效果。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不只体现在公园的雨水管理上,还贯穿于整个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构建完善的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系统,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为中央创新区提供了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范例。

  生态建设下足功夫,营造绿色宜人环境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旨在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友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同样下足了功夫。公园采用大树草坪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种植了多种乡土植物,充分激发了场地的生态潜力。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image.png

  在水体中,公园种植了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不仅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还能形成景观优美的水下草坪,为公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岸边,公园规划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等。这些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命之美的公共空间。

  科普环境营造增强科学互动体验

  作为西安创新馆科学、科创装置展示的外延与衍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还与西安大剧院、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共同营造了一个科学科技与文化生态融合的公共空间。公园以一条“科学之路”为动线,设置“时光流转”“听雨的屋檐”“雾森之门”等八大科普装置,形成“水润城市”“生命绿动”“万物生机”三大科普主题。

image.png

  这些科普装置结合自然中风、水、声等元素,通过趣味化、艺术化的表达传递科学知识,让市民在游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实用的生态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市民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知识的休闲场所。

  通过再生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系统构建以及科普环境营造等举措,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科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该项目的建设,也是高新区以“四个高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奋进图”生动实践,展现了高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坚定决心。期待高新区继续以“四个高新”为引领,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来源:华商网

编辑:徐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签约!长安银行金融总部入驻高科智慧园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