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西安走向世界的N个理由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4-10-28 11:20:00
A1 A2 A3

提起西安(长安),有人想到的是历史上的汉唐雄风,有人读到的是书籍上的诗文歌赋,有人听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唐代诗人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盛世繁华,富丽堂皇,更突出了长安的“国际范”,显示了长安的开放与包容。以史为鉴,西安走向世界既有无数个理由,也无须任何理由。

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名片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在世界公认的四大历史古都中,西安是东方惟一一个城市。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西安和罗马是东西文明两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与文化。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古都(也有八大、六大、四大等说法,无论哪种说法,西安均排在首位)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西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华清池等景点举世闻名,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这些名胜古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是王勃的长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这是卢照邻的长安;“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这是李白的长安;“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是杜甫的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孟郊的长安;“夜梦归长安,见我故亲友”,这是白居易的长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杜牧的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的长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是辛弃疾的长安……

西安的文化体现在角角落落,就连古城墙城门的名字都特有讲究——既好听,又寓含深意: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东西南北连起来就是长-安-永-安。

开放包容是西安的基因特点

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长安(西安)的显著特点,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基因特点。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拉开了丝绸之路的大幕,开启了东西方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门,是古代中国人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驼铃声声,商旅不停,交流不止。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汉代到唐代,长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让世界充满色彩和活力。

因为开放包容,唐代的长安汇聚了来自日本、朝鲜、波斯等国数万名使节、学者和商人,在唐朝做官的外国友人也不在少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来自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生于日本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公元717年,他首次来唐学习,唐玄宗李隆基赐他在国子监太学学习。不久,阿倍仲麻吕考中进士,和李白、王维等结为莫逆之交。回国之际,唐玄宗任命阿倍仲麻吕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这在古代中国非常罕见,足以说明唐朝的胸怀和气度,开放和包容。

1300多年前,西安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之城,1300年后的今天,有着开放包容基因的西安迈开双腿走向世界,张开臂膀拥抱世界,是传承,是回归,更是责任和担当。

走向世界 拥抱世界是西安的使命和未来

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将西安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

规划提出,要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后,西安成为我国确定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通知》再次提出,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5年11月,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行。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设在西安。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安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2013年11月28日,首趟“长安号”中欧班列开通。截至目前,长安号中欧班列成为全国“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钢铁驼队”,20多个省市的货物通过长安号源源不断送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改革与创新是发展的两大动力,而改革与创新离不开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与学习。走出去、引进来,就成了西安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西安是中国的西安,也是世界的西安。国家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呼唤西安为国际交流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是西安的使命,亦是西安的未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有谋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阿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强制学生参加创业培训课?校方回应 下一篇:让世界爱上西安的N个理由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