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11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4-11-14 07:07:36
A1 A2 A3

  11月13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千年古都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介绍,西安地区遗址资源丰富,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西安地区有杨官寨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等10处20个点列入专项规划。其中,建成秦始皇陵、汉阳陵、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西安市结合不同区域大遗址的现状禀赋,聚焦融合发展、兼顾改善民生、注重生态保护,探索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比如,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建设,实施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圜丘、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建成开放了圜丘遗址公园、明德门遗址公园;结合城郊区域环境整治,将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生态林业项目实施充分融合,建成了阿房宫遗址公园、杜邑遗址公园,实现遗址保护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汉长安城这种面积达75平方公里、位于建城区的特大型遗址,一方面积极发挥大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使用价值,推动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部省合作新路径,紧抓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文保规划和国空规划“两规融合”,将实施汉长安城遗址区供给水工程列入“西安市2024年为民实事”,推动解决辖区13.3万常住人口饮水问题,促进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协调发展,留住原居民、“烟火气”,共享遗址保护发展红利。

  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新亮介绍,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实践中,建立“市级(文物执法大队)+特区(文物巡查队)+属地(三个行政区文物部门)”的大遗址全域保护分级责任体系,多层级巡查,及时发现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大遗址安全。实施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项目,一年来上报J100号夯台、楼阁台、直城门、拜水台遗址、天禄阁遗址等11个文保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24年,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西安市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遗址区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年底前实现与全市市政供水管网连接,彻底解决常住人口饮水问题。

  接下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建设工作将继续积极推进,进一步加强大遗址文物本体保护,进一步科学推进规划体系编制,进一步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做好“遗址+”“文物+”“文化+”“数字+”的大文章,让文旅产业发展惠及民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立项

上一篇:华商体育与主场体育达成战略合作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